缩略图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作者

许红玉

身份证号码:371526199204105282

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工程规模与数量持续增长,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然而,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仍时有发生,从墙体开裂、屋面渗漏等常见质量问题,到桥梁垮塌、房屋倒塌等重大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引发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高度关注。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理论

1.1 质量控制相关概念

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和合同约定要求的程度,涵盖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等多个维度。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则是以实现工程质量目标为核心,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与调整的动态管理活动。其遵循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原则,强调将质量隐患消除在施工过程中,而非事后补救。例如,在混凝土浇筑前对配合比、模板支撑系统进行严格检查,便是预防为主原则的体现;而在浇筑过程中实时监测混凝土坍落度、振捣密实度,则属于过程控制的范畴。通过科学的质量控制,能够确保建筑工程在全生命周期内安全可靠运行,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与审美标准。

1.2 质量控制理论体系

PDCA 循环理论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应用广泛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将质量管理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在计划阶段,需明确质量目标、制定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执行阶段按照既定计划组织施工;检查阶段通过实测实量、抽样检验等方式,将施工结果与质量标准对比;处理阶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成功经验纳入标准,未解决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 循环。

1.3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直接决定了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例如,经验丰富的钢筋工能够精准把控钢筋绑扎的间距和锚固长度,而缺乏培训的新手则可能导致钢筋错位、搭接不足等问题。材料和设备对质量影响显著,劣质水泥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老旧塔吊可能因机械故障引发安全事故。施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同样重要,错误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可能导致温度裂缝,而先进的装配式施工技术则能有效提升构件精度和施工效率。

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质量控制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取得一定成效。政府持续完善质量监管法规体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规的修订与实施,为质量监管提供了有力依据。企业积极推行质量标准化管理,部分大型建筑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技术层面,BIM 技术、智能监测设备的应用,提升了质量控制的信息化水平。

2.2 主要问题表现

在人员管理方面,部分施工人员未经专业培训上岗,对施工规范理解不足。某住宅项目因砌筑工人未掌握正确的灰缝饱满度控制方法,导致墙体出现裂缝渗水。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存在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在工期紧张时默许违规操作。材料设备管理漏洞明显,材料进场验收流于形式,部分钢材、防水材料未按规定进行复试;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施工电梯制动系统故障频发。施工工艺与技术方面,传统施工工艺改进缓慢,模板拼接不严导致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新兴技术应用不规范,一些装配式建筑项目因构件连接节点处理不当,影响结构整体性。

2.3 问题成因分析

经济利益驱动是导致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部分施工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材料采购时选择低价劣质产品,压缩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理念落后也是关键原因,一些企业仍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对质量控制的系统性规划。行业监管不足加剧了质量隐患,质量监督机构人员配备不足、专业能力有限,难以对量大面广的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监管。

三、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3.1 人员管理技术

健全培训管理体系,建立针对性培训。针对现场施工工人开展技能培训,培训砌筑、抹灰等工种施工要点,通过操作实操来提高工人培训效果;针对管理人员开展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培养质量管理策划、过程管理能力;对质量指标开展激励奖惩活动,建立质量奖罚基金,激励项目质量工作开展,把质量控制突出、质量水平高的班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对管理不善出现质量问题的责任人进行处罚,提高全员质量责任意识。

3.2 材料设备管理技术

注重材料采购工作,在供货商库中,首先对品质好、信誉度高的供货商进行择优选用,并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对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利用先进的检测手段能及时准确地对进场的材料进行鉴别。合理管理和储存材料,设置相应的仓库储存材料,不同性质的材料有不同的储存条件,比如,对极易生锈的水泥,做好防潮措施,使用防潮垫板、苫布进行覆盖,钢材涂上防锈漆等。设备管理,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采购、使用维修等相关信息。

3.3 施工工艺与技术创新

广泛采用成熟的施工技术,比如,高层施工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相比于落地脚手架施工可更高效施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装修施工使用薄抹灰工艺,可减少空鼓和开裂等。加大采用新技术,比如,BIM 技术可在施工前进行碰撞检查、优化施工组织、减少因设计冲突造成的施工返工;3D 打印技术可用于建造模型和建造小型构件,提高施工精度等。设置本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制度,鼓励本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改进、开展技术工艺的研发,对有技术创新成果的予以奖励,促进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进步。

3.4 质量监督与管理技术

建立全方面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落实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质量管理责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质量管理格局,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独立检测,加强检测结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质量管理监督工作的信息化,搭建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将质量施工过程中各种质量数据上传至信息平台,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 或电脑终端可实时掌握质量状况,可远程监控及预警。

结语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整个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正确认识质量控制理论,认识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用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对于增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能力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 林 军 . 建 筑 工 程 现 场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关 键 技 术 与 应 用 研 究 [J]. 砖瓦,2025,(05):133-135.

[2]魏丹,李畅.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408.266.

[3]娄峰,周鹏洋,崔嵬.钢结构焊接实用创新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404.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