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生产问题与监管措施

作者

刘明

身份证号码:370304198202054712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各类建筑项目规模与数量不断攀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复杂的作业环境、多样的施工环节以及密集的人员设备投入,使得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高空坠落、坍塌、触电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一、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1 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建筑项目施工环境复杂,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等诸多安全风险,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时刻面临威胁。安全生产是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首要防线,通过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免受伤害,切实维护施工人员的生命权益,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避免家庭因安全事故陷入悲痛与困境。

1.2 维护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事故救援费用、伤亡人员赔偿费用、工程停工整改费用、企业声誉受损导致的业务流失等。相反,重视安全生产,能够有效减少事故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安全生产还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避免因安全问题导致的工程延误,确保项目按时交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一个注重安全生产的建筑企业,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的合作伙伴与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1.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建筑项目施工涉及众多人员与社会资源,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对企业和施工人员造成影响,还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产生不良社会舆论。频发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会降低公众对建筑行业的信任度,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良好的安全生产状况能够营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增强公众对建筑行业的信心,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不足

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活动的核心主体,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整体情况与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素质及操作能力密切关联。建筑企业现场工作人员主要来自农村或者基层劳务市场,普遍缺乏相应学历知识,而且缺乏相关的安全施工能力培养学习。较多工作人员对于现场施工时安全风险认知度低,存在一定的安全侥幸心理,在施工现场随意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甚至还有部分施工人员不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施工操作流程处理有关施工机具等作业活动。较多施工企业在注重工程成本费用投入以及工程周期性紧缩的情况下,忽略了施工人员相应的安全技术能力等培养,同时较多建筑企业现场缺乏相关的安全考核机制和积极安排组织工地“新人”进行现场安全学习培训,使“新人”岗位进入施工现场后,其缺乏相应的相关施工机具、流程的安全操作意识、行为规范以及紧急应对风险处理措施的能力等。

2.2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一些施工企业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时考虑较为全面,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发现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责任职责划分不明确,相关单位和岗位之间责任界限模糊,发生安全事故时不推卸,问题难以尽快解决。有的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责任考核时仅做表面文章,缺乏将考核结果和职工绩效、奖惩结合起来,无法对职工形成强力约束和激励,导致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现场作业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屡禁不止。

2.3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众多

施工现场条件十分恶劣,人、料、物聚集,工种交叉作业频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遍布。在设备设施环节,一些企业为减少开支,对施工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等设备投入不够,设备维护更换不及时,塔吊、升降机等特种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行,零部件磨损老化严重但没有及时更换,出现机械故障、坍塌情况。塔机、脚手架及安全网、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设施破损后及时进行维修更换,安全防护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4 监管体系存在缺陷

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管薄弱。建筑项目施工数量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增加,但是建筑行业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并没有按照建筑项目施工数量同步提高,监管人员严重缺乏。有限的监管人员无法将有限的精力同时分配到所有项目上,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项目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安全监管手段比较落后,目前监管部门中传统的监管方式比较多,没有应用到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进行监管,面对纷繁复杂的建筑项目现场时,无法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高效的发现和预警等,不能及时掌握项目建设现场情况,监管效率不高,监管力度不足,难以应对建筑项目日益增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三、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管措施

3.1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的关键。建筑企业应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新员工入职时,开展不少于 48 学时的强制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涵盖《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法规标准,创新培训方式可显著提升效果,企业可运用 VR 技术模拟坍塌、火灾等危险场景,让施工人员身临其境学习应急逃生技能;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推送短视频形式的安全操作指南,方便工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3.2 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企业需完善责任、考核、奖惩三大核心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项目经理、安全员、班组长等岗位的具体职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构建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将隐患整改率、违规操作频次等纳入考核,实行月度评分、季度排名。设立安全专项奖励基金,对及时发现重大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的人员给予重奖,对违规人员采取停工学习、经济处罚等措施。通过制度约束与技术手段结合,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落地见效。

3.3 强化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应贯穿施工全过程。建立网格化排查机制,将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责任区域,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巡查,重点检查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危大工程,采用查制度、查设备、查操作、查防护四查工作法,确保隐患无死角。对排查出的隐患实施分级管理,一般隐患现场整改,重大隐患立即停工,建立 隐患台账-整改方案-验收销号闭环管理流程。

结语

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是行业稳健发展的根基。针对当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制度执行不力、隐患多发及监管不足等问题,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完善制度体系、深化隐患治理与创新监管模式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需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智能化,凝聚企业、政府与社会多方合力,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胡庆国,田学泽,何忠明.基于五元联系数集对分析模型的绿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05):1880-1888.

[2]郭红领,王尧,马琳瑶,等.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0(08):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