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张志坤

身份证号码:410526198902112970

引言:

在现代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中,电气工程作为核心组成部分,其施工安全与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整体效益、使用安全和生命周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电气技术的快速迭代,电气工程的规模与复杂度不断攀升,对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紧密相连、相互依存。安全管理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安全的施工环境下,施工人员才能规范操作,确保各项工序符合质量标准。若安全管理缺失,施工中事故频发,人员安全难以保障,必然导致施工中断、返工等情况,严重影响工程质量。质量控制则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高质量的施工材料、规范的施工工艺能有效减少因设备故障、线路隐患等引发的安全问题,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管理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均旨在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与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2.1 安全管理现状

电气工程安全施工已经构架起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多数施工企业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岗位的不同设置了安全责任人,同时采取了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的方式将岗位责任具体落实。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了岗前培训、安全交底、安全例会定期召开的形式,从意识上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少数企业引入了VR 事故模拟以增强培训内容的直观性和有效性;采用了智能安全帽、监控摄像头等在线监测的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察,也引入了部分的BIM 技术在危险源预控分析的应用。

2.2 质量控制现状

从质量控制看,电气工程已有相对规范的标准体系,施工前广泛做图审和技术交底,保证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施工过程中实行三检制,对隐蔽项目、关键环节重点验收,通过见证取样、平行检验等方式控制施工质量,部分单位采用 BIM 技术对管线综合排布进行优化,减少施工交叉。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现质量动态监管。质量控制存在一定软肋,部分施工企业片面追求工期,简化验评环节,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

2.3 施工环境复杂带来的安全隐患

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导致的安全威胁影响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的问题。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上下垂直交叉作业多,高空坠物的可能性大。深基坑、隧道等地下作业施工环境中存在阴湿、缺氧、通风不畅问题,极容易产生触电、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在老旧建筑维修改造过程中原有的电气线路杂乱铺设,导致带电作业,容易发生人员触电或者电气线路短路事故。高温高粉尘等恶劣环境下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会加速老化,容易出现漏电隐患。在电气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线路存在随意铺设的情况,电气设备的防漏设施不完善,同时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也会对临时用电设施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进一步危及施工安全。

2.4 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问题

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使用质量和安全性能。电气材料市场上充斥着鱼目混珠的产品,部分电缆存在导体截面积偏小、绝缘层的厚度不够等问题,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过负荷原因引起火灾发生;而劣质开关插座的导电性能也较差,其接触电阻较大,从而产生安全隐患。设备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未通过 3C 认证的电气设备,其内部元器件质量不过关,稳定性欠佳,在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故障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低价低质的产品。材料进场验检环节把关不严,未对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进行严格检查,致使不合格材料流入到施工现场,给工程质量与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策略研究

3.1 安全管理策略

构建全要素安全生产体系要从建立体系、培训培养、信息技术三块着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细化安全清单,明确落实项目经理、安全员、施工人员的安全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健全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增加安全生产日常巡查次数,设置安全隐患检查清单逐项对照检查,对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建立安全隐患整改台账,限期销号;健全应急预案,针对触电、火灾、高空坠落等常见的事故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战演练,加强应对突发险情的能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应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除传统的理论教育培训外,通过 VR 模拟技术模拟还原事故现场,增强体验;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等方式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将培训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技术助力安全管理应利用智能化方法手段,在使用智能安全帽、物联网传感器对施工环境温湿度、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测的基础上,建立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运用 AI 图像技术自动获取违规行为并警告,将安全管理走向动态化、智能化。

3.2 质量控制策略。

加强质量管理要覆盖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加强物料设备管理,实行物料供应商黑名单和白名单制度,优选材料设备供应商,优先选择获得 ISO 质量认证、诚信度较高的物料供应商,采取材料进场“双检”制,除审核合格证、检测报告外,委托第三方进行抽样复检,对于电缆导电率、绝缘电阻、开关设备的分合闸能力等重点指标进行重点抽验;加强物料设备的管理,如设置物料设备专用仓储,做好电气设备的防潮、防尘处理等;加强施工工艺管理,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标准,标明项目施工各道工序中技术参数、施工步骤以及验收标准;采取样板引路方式,针对各专项工程在大面积施工之前先做样板引路,组织相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才进行全面推广;借助 BIM 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施工模拟,优化设计施工图纸管线布局,以减少和避免施工中的互相交叉、错乱。

3.3 协同管理策略

安全管理质量协同管控要形成常态化机制。强化协同管理机制建设,设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部门联动管理小组,不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分析交流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会诊。简化协同工作机制,施工前期联合做好图审会签,对安全隐患与质量问题同时检查,施工管控中将安全检查与质量检验同步完成,配电箱安装、接地施工等过程,检查安全防护是否达标,同时检验工艺质量是否合格。

结语

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相辅相成,是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培训、技术赋能等策略,可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与质量标准。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应持续创新管理模式,深化安全与质量协同管理,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推动电气工程施工向规范化、精细化迈进,为工程建设筑牢安全与质量防线。

参考文献

[1] 江铭健. 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 房地产世界,2024,(19):62-64.

[2]卢俊丞.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策略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2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