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分析
王吉祥
身份证号码:370403198903130713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各类大型、复杂建筑工程不断涌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和经济效益。传统施工技术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对节能环保、高效建造的需求,施工现场管理模式落后,导致资源浪费、工期延误、安全事故频发等现象时有发生。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新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深入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探索优化改进措施,对提升建筑工程综合效益、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1 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的决定性作用
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核心基石,直接决定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在结构施工中,钢筋连接技术的优劣对建筑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在装饰装修阶段,施工技术同样影响着工程的观感与使用功能。墙面瓷砖铺贴若采用薄贴法施工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瓷砖胶粘剂的涂抹厚度与均匀度,能有效避免瓷砖空鼓、脱落等质量问题,提升装饰效果与使用寿命。防水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水性能,采用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与热焊施工工艺,可形成无缝防水膜,防止屋面、卫生间等部位渗漏,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1.2 现场施工管理对工程进度的保障作用
科学的现场施工管理是工程进度顺利推进的关键保障。合理的资源调配能避免因材料短缺、设备闲置等问题导致的工期延误。现场施工管理还能协调各施工环节,减少交叉作业带来的干扰。在地铁施工中,涉及土建、机电安装、轨道铺设等多个专业,若缺乏有效管理,各工种极易产生施工冲突。通过建立现场协调机制,明确各施工队伍的作业时间与区域,合理安排工序顺序,可确保各环节有序推进。
1.3 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对成本控制的协同作用
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协同发力,能实现建筑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先进的施工技术可降低材料与能耗成本,如在建筑外墙保温施工中,采用新型复合保温板与无网现浇技术,既能提高保温效果,又可减少保温材料用量。现场管理通过减少浪费与返工,进一步降低成本。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可避免材料的随意堆放与损耗,精准的质量管控能防止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而另一项目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建立质量检验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偏差,有效避免了返工,节约了成本。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现存问题剖析
2.1 传统施工技术的局限性
传统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局限性。在结构施工方面,砖混结构施工技术依赖大量人工砌筑,不仅施工效率低下,且难以满足高层建筑对结构强度和抗震性能的要求。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如采用塔吊吊运料斗进行浇筑,存在布料不均匀、振捣不密实等问题,容易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影响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在装饰装修阶段,传统的墙面抹灰技术多依靠人工操作,施工质量受工人技术水平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墙面平整度差、空鼓等问题,且施工效率低,难以满足大规模工程建设需求。
2.2 人员管理的困境与挑战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员管理面临诸多困境。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是突出问题。由于建筑行业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且部分施工企业用工管理不规范,导致施工人员频繁更换工作。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建筑行业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施工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了解不足。在实际施工中,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如不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具、随意更改施工工艺等,不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还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
2.3 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的协同障碍
建筑工程施工中,信息沟通不通畅,严重影响工程施工部门和作业施工环节之间的配合;另外,由于参与施工的部门多且广泛,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传达渠道不通畅,极有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扭曲的现象。施工现场内部各工种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现象也比较普遍。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3.1 施工技术优化策略
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提高施工效率的重要途径。积极研发和推广施工技术,预制装配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优化预制构件的生产和安装施工技术,增加预制构件制作的准确性,提高预制构件的联结质量和性能,减少施工时间。针对超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施工,增加超高层建筑物施工监测的智能化设备,开展智能监测体系,智能化支持结构系统,能够对建筑物深基坑施加的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支撑结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
3.2 现场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是实现施工全过程管控的前提。健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每个人员职责和工作程序;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分级管理,将管理责任分到工长、质检人员、安全人员等具体岗位,并编制相应的施工规范、安全规程等进行有效控制;充分结合信息管理系统手段,采集施工过程中进度、质量、安全等各方面数据,形成电子化管理;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工人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对施工人员进行分层次的教育培训、考核和确认,切实提升施工管理人员、施工工人的施工技能,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应作业规范有序完成;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工资总额与岗位工龄、施工质量及工作效率进行合理挂钩,设立标兵,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过程中经过实际管理环节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现场影像资料收集和记录,当发生质量问题时可追溯到直接或间接责任人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3.3 促进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协同的策略
有利于实现施工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融合。构建一体化数据交互平台,将施工技术实施方案、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信息数据等内容进行集成,达到管理方与承包方的线上实时交流协同管理。搭建起部门联动协同工作流程,定期开展技术部室与管理部门的联席工作会议,商讨施工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过程中相关问题。在新施工技术投入之前,管理部门对资源使用与施工组织方案进行考虑;在施工中,技术人员跟岗指导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技术方案,管理部门及时针对现场问题进行反馈,形成技术与管理协同。
结语
施工单位科学创新施工技术和工程施工现场的有效组织管理是不可避免的,要通过创新传统技术,优化工程现场管理,最终达到提高质量、提升效益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结合智能建造、绿色施工等其他手段的融入,不断实践建设经济实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并加强建筑工程相关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 彦 军 .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现 场 管 理 优 化 策 略 分 析 [J]. 工 程 技 术 研究,2024,9(21):165-167.
[2]梁栋.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4,(2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