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张家鸿
定远化工学校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需要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其拥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美术教学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思维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够产生新颖、独特且有价值的想法或产品的思维能力,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生未来适应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支撑。然而,长期以来,中职美术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以及评价体系等因素影响,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存在明显不足,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标准僵化等,导致学生思维固化,缺乏创新活力。因此,深入探讨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 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价值
在美术学科语境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非指发明全新的艺术形式或理论,而是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特的观察、联想、想象和批判性思考,产生新颖、有意义的艺术构思、表现形式或解决方案的能力。这包括但不限于:对客观事物独特的感知与理解能力、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打破常规的求异思维能力、对艺术形式与技巧的创新运用能力,以及在创作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中职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一是,从个体发展角度看,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使其作品更具个性和感染力,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为其未来从事设计、制作等相关职业奠定基础。二是,从职业发展角度看,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能够在工作中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提升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三是,从社会层面看,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 当前中职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困境
(一)课程内容固化,缺乏时代性与启发性
部分中职美术课程内容仍以传统技法传授为主,如静物素描、基础色彩等,虽然这些是基础,但若缺乏与当代艺术思潮、设计前沿、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难以产生新的灵感。课程内容更新缓慢,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方法单一,抑制思维发散
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示范模仿式教学仍较普遍。教师过多强调技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个性化表达。缺乏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教学方法。
(三)评价体系僵化,忽视过程与创意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对最终作品的技法熟练度、构图完整性等外在形式的评判,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尝试,也难以识别和鼓励那些形式新颖但技法尚不成熟的作品,挫伤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与师资限制
部分中职学校美术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如缺乏先进的数字艺术设备、丰富的艺术图书资料、多元化的创作材料等,限制了学生探索不同艺术形式的可能性。同时,部分教师自身创造性思维不足,或缺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 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重构课程内容,激发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应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融合。例如,将美术与设计思维、信息技术、传统文化、生活美学等相结合。引入真实的设计项目或社会议题,如校园文化建设、社区环境美化、文创产品设计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分析、构思和表达,激发其将艺术应用于生活的创新意识。同时,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融入数字绘画、动态图形、新媒体艺术等前沿领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创作手段。
(二)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思维发散
教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学习等方法。例如,在教授色彩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色彩变化、分析不同文化中的色彩象征,鼓励他们用色彩表达情感或讲述故事,而非仅仅练习调色。在实践环节,可以设置开放性的任务,如“用废弃物制作一件有创意的装置艺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试错,在探索中激发灵感。小组合作学习也能促进学生间的思想碰撞,共同完成更具创意的作品。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鼓励创新实践
评价应从单一的结果评价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能力与素养兼顾的多元评价。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评价内容不仅关注作品的技法表现,更要关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深度、问题解决能力、创意独特性、材料运用的新颖性等。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草图、方案、反思、最终作品等,全面展现其成长轨迹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于具有创新亮点的作品,即使技法尚有不足,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四)加强师资建设与资源保障
学校应重视美术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通过培训、工作坊、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和引导学生创新的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同时,学校应加大对美术教学资源的投入,建设功能完善的美术工作室,配备必要的传统及现代艺术创作工具与材料,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提供物质保障。
四、结论
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深刻理解其内涵与价值,正视当前存在的困境,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加以应对。通过重构富有启发性的课程内容、优化激发思维的教学方法、构建鼓励创新的多元评价体系,并辅以优质的师资与资源保障,可以有效激发中职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其艺术表现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是对中职美术教育使命的回应,更是对社会发展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积极适应。
参考文献
[1]李占东.创造性思维融入高中美术教育的方法[J].教师博览,2022,(36):93-94.
[2]户 金 . 高 职 院 校 美 术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探 索 [J]. 新 美域,2022,(03):154-156.
[3]刘颖, 万莹. 美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 艺术评鉴,2021,(15):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