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施工质量管理的智能化手段研究

作者

张泽

身份证号码:370302199310262916

一、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工程规模和复杂度的不断增加,传统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在效率、精准度和实时性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而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施工质量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智能化手段逐渐成为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途径。研究施工质量管理的智能化手段,对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质量管理智能化手段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施工质量管理主要依赖人工巡检、纸质记录和经验判断,存在信息传递滞后、管理效率低下、质量隐患难以及时发现等问题。同时,建筑施工过程涉及众多环节和参与方,管理难度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手段在各行业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将其引入施工质量管理领域,成为建筑行业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2 研究意义

施工质量管理智能化手段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通过智能化技术对施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为质量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准度。此外,智能化管理有助于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三、施工质量管理的智能化手段应用

3.1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通过在施工现场部署各类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实现对施工环境、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例如,利用温湿度传感器监测混凝土养护环境,确保其处于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保障混凝土强度达标;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脚手架的受力情况,及时发现脚手架的安全隐患 。同时,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施工人员的定位和行为监测,规范施工人员操作,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

3.2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包括施工进度数据、质量检测数据、材料验收数据等。大数据技术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存储、管理和分析。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挖掘数据背后的质量规律和潜在问题,如分析不同批次材料的质量波动与施工质量的关系,预测质量风险。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项目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当前项目质量管理提供经验参考,优化质量管理策略 。

3.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施工质量管理中主要体现在图像识别和智能决策方面。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成品质量等进行自动检测,如识别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模板的安装偏差等。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质量数据进行学习,建立质量预测模型,提前预测质量问题的发生,并自动生成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管理人员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

3.4 BIM 技术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通过建立三维信息模型,整合建筑施工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在施工质量管理中,BIM 模型可用于施工前的碰撞检测,提前发现设计图纸中的问题,减少施工变更;施工过程中,将 BIM 模型与实际施工进度和质量数据关联,实现施工质量的可视化管理。同时,利用 BIM 模型进行施工模拟,优化施工工艺和流程,提高施工质量 。

四、施工质量管理智能化手段应用现存问题

4.1 技术应用深度不足

部分建筑企业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仅停留在表面,如简单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却未能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利用。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施工质量管理业务的融合应用研究较少,无法充分发挥智能化手段的优势,难以实现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升级 。

4.2 数据管理与共享困难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来源广泛、格式多样,不同智能化系统之间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难以有效整合和共享。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也影响了数据的流通和利用效率,使得智能化手段在质量管理中的协同效应无法充分发挥 。

五、施工质量管理智能化手段应用的优化对策

5.1 深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建筑企业应加强对智能化技术应用的研究,加大研发投入,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施工质量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开展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创新研究,开发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智能化质量管理解决方案,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深度和效果 。

5.2 加强数据管理与共享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建立施工质量管理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数据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共享。打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促进数据在不同系统和部门之间的流通和交互。利用数据治理技术,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分析,提高数据质量和利用价值 。

六、施工质量管理智能化手段的发展趋势

6.1 多技术融合发展

未来,施工质量管理智能化手段将实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BIM 等多种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融合,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方位、全过程智能化管理,提高质量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

6.2 智能化决策与自主管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质量管理将向智能化决策和自主管理方向发展。智能化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和历史经验,自动识别质量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实现质量管理的自主决策和优化,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 。

6.3 云端化与移动化应用

基于云计算技术,施工质量管理智能化系统将向云端化发展,实现数据的云端存储和共享,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访问和管理。

七、结论

施工质量管理的智能化手段为建筑行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尽管当前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技术应用深度不足、数据管理与共享困难、专业人才短缺和成本投入较高等问题,但通过深化技术应用、加强数据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和降低成本等优化对策,并顺应多技术融合、智能化决策、云端化移动化等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推动施工质量管理智能化发展,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传贵,郭永帅,程国志,等. 探究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技术施工与质量管理[J]. 砖瓦,2021(7):97-98. DOI:10.3969/j.issn.1001-6945.2021.07.046.

[2] 杨易霖.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技术施工与质量管理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2023(1):36-38. DOI:10.3969/j.issn.1671-0711.2023.01.013.

[3] 程效飞. 基于智能化管理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方法[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5,13(10):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