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成因分析

作者

孙健

身份证号码:370323198707241432

一、引言

公路作为现代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起着关键作用。沥青路面凭借其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噪音低、施工便捷等优点,在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现象频发,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增加了公路养护成本和安全隐患。深入分析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成因,对提高公路建设质量、降低养护成本、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流量不断增大,车辆荷载日益重型化、超载现象较为普遍,对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部分地区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材料质量把控不严、施工工艺不规范、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沥青路面在使用较短时间后就出现裂缝、车辙、坑槽等早期破损现象。此外,气候变化、地质条件差异等自然因素也对沥青路面的耐久性产生影响,使得早期破损问题更加复杂。

2.2 研究意义

准确分析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成因,有助于从源头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道路反复维修带来的资源浪费。早期破损的减少能够提升公路的服务水平,为行车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从经济角度看,减少早期破损可降低公路全寿命周期的养护成本,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公路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成因分析

3.1 材料因素

3.1.1 沥青材料性能

沥青的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性能。若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指标不符合要求,将导致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不足。质量较差的沥青在高温环境下易软化,使路面出现车辙;在低温环境下易变脆,引发裂缝。此外,沥青的老化性能也至关重要,抗老化能力弱的沥青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因氧化、挥发等作用而变硬、变脆,加速路面破损。

3.1.2 集料质量

集料的强度、级配、形状等对沥青路面性能影响显著。集料强度不足,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易破碎,导致路面结构破坏;级配不合理,如细集料过多或粗集料含量不足,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使路面抗滑性能下降,易出现松散、坑槽等病害。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过高,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内摩阻力,削弱路面的承载能力。

3.1.3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沥青与集料之间良好的粘附性是保证沥青路面性能的关键。若二者粘附性差,在水的作用下,沥青易从集料表面剥落,形成坑槽。影响粘附性的因素包括沥青的化学性质、集料的矿物成分和表面特性等。酸性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通常较差,需要采取添加抗剥落剂等措施来改善。

3.2 施工因素

3.2.1 沥青混合料拌和

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若温度控制不当,过高的温度会使沥青老化,降低其性能;温度过低则会导致沥青与集料拌和不均匀,影响混合料的质量。拌和时间不足,会使沥青不能充分裹覆集料,降低混合料的粘结力;拌和时间过长,又会造成集料破碎,破坏级配。此外,原材料计量不准确,也会使混合料的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影响路面强度和耐久性。

3.2.2 摊铺与压实

摊铺过程中,摊铺机的速度不均匀、摊铺厚度不一致,会导致路面平整度差,局部压实度不足。压实是保证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环节,压实机械选型不当、压实遍数不够、

压实温度不符合要求等,都会使路面压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导致路面空隙率过大,易受水侵蚀和车辆荷载作用而产生破损。

3.2.3 接缝处理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纵向和横向接缝处理不当是常见问题。接缝处若未充分压实,或新旧混合料衔接不紧密,会形成薄弱环节,在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易出现裂缝、错台等病害,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

3.3 设计因素

3.3.1 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

路面结构层的厚度、材料组合等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交通荷载和使用环境的要求。路面结构层厚度不足,不能有效分散车辆荷载,导致路面过早出现疲劳破坏;材料组合不当,各结构层之间的模量差异过大,会在层间产生较大的剪应力,使路面结构层分离,引发破损。

3.3.2 排水设计不完善

良好的排水系统是保证沥青路面耐久性的重要因素。若排水设计不合理,路面表面和结构层内的积水无法及时排出,会使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降低,加速路面的损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若未设置有效的排水设施,地下水会侵入路面结构层,导致路基软化,路面出现沉降、开裂等病害。

四、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预防措施

4.1 严格把控材料质量

加强对沥青、集料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选择符合技术标准和工程要求的材料。在沥青采购时,优先选用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指标优良、抗老化性能好的沥青;对于集料,要严格控制其强度、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确保集料质量。同时,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沥青与集料配合比,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必要时添加抗剥落剂。

4.2 规范施工工艺

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严格控制拌和温度、时间和原材料计量,确保混合料质量均匀、符合设计要求。摊铺时,保持摊铺机速度稳定,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压实过程中,根据混合料类型和施工温度,合理选择压实机械和压实工艺,保证路面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加强接缝处理,确保接缝处紧密、平整,提高路面的整体性。

4.3 优化设计方案

在路面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交通荷载、使用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和材料组合,确保路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完善排水设计,设置有效的路面表面排水和结构层排水设施,及时排除路面积水和结构层内的水分,减少水对路面的侵蚀。同时,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提高路面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结论

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是由材料、施工、设计、交通荷载、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这些成因的深入分析,采取严格把控材料质量、规范施工工艺、优化设计方案、加强交通管理和应对环境影响等针对性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早期破损的发生,提高沥青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推进,未来将有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沥青路面建设和养护中,进一步提升公路交通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胡正志. 对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成因分析及思考[J]. 科技资讯,2009(9):42-42.DOI:10.3969/j.issn.1672-3791.2009.09.035.

[2] 蔡均球. 着重分析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成因及预防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

[3] 杨立华.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成因分析及预防[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7):84. DOI:10.3969/j.issn.1008-3383.2009.07.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