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技术推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实践策略
葛萌
身份证号码:120103198705262149
引言
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下,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广播电视工程作为传统媒体传播的重要载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网络通信技术为广播电视工程提供了优化信号传输、创新内容制作、拓展业务模式的新路径。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因信号传输不稳定、内容创新不足、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在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下,市场份额与用户粘性不断下降。因此深入研究网络通信技术推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的实践策略,对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巩固主流媒体传播阵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通信技术概述
1.1 5G 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5G 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显著特点。其峰值速率可达 20Gbps,是 4G的数十倍,能够实现高清、超高清视频的流畅传输,为用户带来极致的视听体验。低时延特性使端到端时延低至 1 毫秒,在实时直播、互动节目等场景中,可确保信号的即时传输,极大提升用户参与感。大连接能力可支持每平方公里 100 万个连接,满足广播电视领域海量设备接入需求,如智能机顶盒、移动接收终端等。
1.2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解析
云计算利用网络为用户提供按需使用的计算能力、存储、应用软件等计算资源和服务。云计算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可实现生产内容的分布式协同,多个制作团队可借助云平台对素材实时共享、协同编辑,提升制作工作效率;可使用云存储实现节目素材等历史数据的大量存储,随时调用;大数据技术专注于解决海量、复杂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等工作。大数据可运用在广播电视中对用户的行为、偏好等数据实现收集,为节目制作及编排提供依据,实现节目推送的精准化。
1.3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介绍
物联网是基于传感器、射频识别等技术,将不同物体相连,实现信息交互、交换的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领域,物联网可在广电设备管理中实现监控功能,可实时对广播电视发射塔、广播电视传输线路等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发现设备故障隐患,提升设备维护效率。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可应用于广电领域中的智能内容审核,实现对不良内容的快速识别。
二、广播电视工程发展问题分析
2.1 信号传输稳定性不足
在信号传输方面不稳定问题明显。传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均依靠地面基站、卫星、有线电视传输,在偏远地区、山体阻挡、河流阻隔或人口集中城市建筑物之间易被遮蔽、干扰而受到传输中断或信号质量、音质不良现象。在城市建筑密集将对信号产生反射、折射现象,从而造成信号衰弱或失真。
2.2 内容制作创新乏力
广电工程内容制作创新力不足。一直以来,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形式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内容形式单一雷同,仿效甚至抄袭现象严重,节目创意水平不足,缺少核心竞争力,无法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追捧和关注。而且在新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滞后,诸如 VR、AR 等新技术在广电节目的制作方面运用少、缺乏新意,很难吸引观众。
2.3 业务模式单一
广播电视工程的业务单一也同样成为了其发展的掣肘。我国广电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广告和用户收视费,在增值业务方面的拓展还相对较为薄弱,并且在与互联网企业丰富的收入形式以及形态多元化的业务,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游戏等在能力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没有充分地发挥自身平台的商业价值和价值。由于缺少新颖的业务模式而导致广播电视行业在市场不占优势,不利于其经济的发展。
2.4 技术人才短缺
广播电视行业技术人才队伍不足是行业工程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随着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网络通讯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对精通广播电视行业知识和掌握先进网络通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需求日益旺盛,而行业中这类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行业内的高校专业设置跟不上新技术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和应用能力不足;企业自身的培训体系缺失,不能满足企业员工的技术更新和能力素质提升需要,影响新技术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
三、网络通信技术推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的实践策略
3.1 优化信号传输网络
将 5G 与现有传输网络相融合是对优化信号传输网络进行优化的关键方向,5G 具有高速率、低时延的优点可以弥补现有传输在移动过程中带来的不足,在城市核心区域设置 5G 基站可以使得移动设备终端具有高清实时直播等功能;偏远山区采用 5G 基站结合卫星通信以及光纤网络设置构建传输系统层次结构。另外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嵌入到传输系统设备当中,动态获取传输设备运行情况,借助大数据计算、人工智能算法等功能,可以对潜在的故障提前进行分析预警,对进行智能调度,一旦系统探测到信号出现异常立即调通备用线路,提高传输稳定性。
3.2 创新内容制作方式
做好内容制作形式创新,实现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依靠云计算进行内容制作,可以实现全国不同地市的团队进行联网协同,在线交流、素材即时共享、剪辑实时处理,有效提升效率。在内容的生产上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深度介入,实现利用自然语言辅助节目策划,借助用户画像挖掘热点角度;借助人工智能剪辑工具,在后期剪辑中可以快速选择优质素材、自动选取背景音乐以及特效处理来提高劳动投入的产出,降低成本。借助VR、AR 技术等与内容制作有机结合,形成沉浸式体验。
3.3 拓展业务模式
转型业务模式的媒体+生态化体系。深化 + 互联网,建设电视+网络+短视频的融媒体产品体系,实现产品化输出。依据大数据进行需求分析,产品服务衍生在线教育、健康医疗、旅游服务等增值服务,将广电平台的传播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联合第三方企业打造定制广告、品牌合作等形式实现多方位拓展。
3.4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
深化技术人才教育培训打造“产教融合”双循环。高校应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增设 5G 通信、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课程内容,引入企业实践案例的项目实训,培育融合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企业应形成长期培训机制,以技术沙龙、行业研讨形式,组织开展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以优厚薪酬待遇引进培育高端技术人才,组建由多专业人员组成的复合技术团队,为产业发展创新提供智力服务。
结语
网络通信技术为广播电视工程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动能。通过优化信号传输网络、创新内容制作、拓展业务模式及强化人才培养,可有效提升行业竞争力。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广播电视行业需保持创新活力,深化技术融合应用,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路径,从而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 晓 慧 . 融 媒 体 时 代 广 播 电 视 工 程 的 技 术 创 新 之 路 [J]. 电 视 技术,2022,46(07):175-177.
[2] 王 丽 霞 . 融 媒 体 时 代 广 播 电 视 工 程 技 术 的 应 用 策 略 [J]. 电 视 技术,2022,46(04):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