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巧用评价优项目,多元驱动促深读

作者

温映香

惠州市第八中学 516000

2022 年版课程标准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建议“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凸显素养立意下名著阅读的活动性、实践性、过程性和丰富性。但在现实中,学生对于名著阅读兴趣不浓,甚至心生抗拒,再加上名著篇幅长、容量大,课时又很有限,学生较难长时间静下心来进行深度阅读,因此教师要尽量找到一条让学生愿意并且乐意走进去的一个阅读路线,引导学生沉浸式阅读,项目式学习的推进恰如其时的适应课堂需要。

《西游记》作为经典文学作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跌宕情节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优质素材。本文从五个维度探讨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西游记》阅读评价策略,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评价目标构建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领略原著魅力,提升其核心素养,笔者决定带领学生,以设计并制作《西游记》周边产品为最终任务,开展了“主题西游,创意趣读”的初中语文《西游记》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并将评价目标拆解为知识获取、能力提升、素养培育三大维度,形成阶梯式目标体系。例如,在“重绘西天取经路线图”子项目中,通过地图绘制任务,以信息准确性评价地理知识提取能力;在“《西游记》讲书人”子项目中,从观点表达、论据引用等角度锻炼批判性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

可见,在《西游记》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基于任务驱动构建评价目标,通过将评价目标嵌入具体任务,将阅读教学与具体任务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与素养培育的多维发展,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依据目标进行动态评价与反馈,真正实现 “以评促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度理解《西游记》的文学魅力与文化内涵,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基于情境创设的过程性评价实施

新课标在 “课程实施” 中明确强调:“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而项目化学习活动异于传统教学活动之处,莫过于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创设具有真实性、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构建富有实践性的项目任务,引领学生进入沉浸式的深度阅读。因此,在以项目式学习活动为载体的语文课堂中,通过将评价融入具体情境任务,教师能够动态捕捉学生的阅读过程、思维发展与合作表现,真正实现 “在做中学,在评中进”。

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与兴趣的情境,并配套相应的过程性评价策略。假如大家是 “西游文旅局”请来的小顾问,要给 “西游记主题沉浸式体验馆” 设计超棒的游览路线。现七年级同学交了一些设计初稿,里面有些地方和《西游记》原著不太一样。大家分小组仔细读原著,一起找出这些设计里的小错误,再按照原著改一改。比如,有的同学把 “三打白骨精” 的场景放在海边,可书里明明写的是在白虎岭的山林里;还有 “真假美猴王” 环节,居然把六耳猕猴的武器写成了猪八戒的九齿钉耙,这可不对!想完成这个任务,就得把原著翻来覆去地读,把取经路线、角色特点、重要情节都摸得透透的。

三、基于多元融合的评价方式创新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单一的评价方式已难以满足多元的教学目标。在《西游记》整本书项目式阅读教学中,基于多元融合的评价方式创新,能够从多个维度、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进行综合评估,更精准地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助力学生实现深度阅读与素养提升。例如:

(一)表现性评价与阅读实践相结合

表现性评价聚焦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的具体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与成果,评估其综合能力。在《西游记》阅读教学中,可设计丰富的实践任务开展表现性评价。例如,“《西游记》讲书人”子项目活动,学生分组选取 “三调芭蕉扇”“大闹天宫” 等经典情节进行讲述。教师带领学生设计评价标准时,可从角色台词还原度、肢体语言表现力、团队配合默契度等方面设计评价;同时设置观众提问环节,根据学生临场应变与对原著细节的掌握程度,判断其阅读深度。又如“西游文化周边产品创意展”子项目中,学生策划并举办《西游记》主题文化创意展,展示自己创作的书画、手工艺品、数字作品等。评价时,不仅考量作品的艺术性与创新性,还关注学生在策展过程中的沟通协调、活动组织能力,以及对西游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呈现效果。

(二)档案袋评价记录学习成长轨迹

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档案袋评价的经常使用的。档案袋评价以收集、整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作品与资料为基础,动态呈现学生的学习发展历程。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项目中,教师为每位学生建立专属阅读档案袋,资料收集内容包含初读时的疑问清单、逐章阅读笔记、人物分析思维导图、项目任务草稿与终稿、阅读反思日记等。例如,通过对比学生不同阶段对孙悟空形象的分析笔记,可直观看到其思维从表面到深入的转变过程。

四、基于学科核心的跨领域评价延伸

新课标倡导学科融合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而整本书阅读就像一个超实用的 “学习大礼包”,特别适合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在《西游记》整本书项目式阅读活动中,若能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将《西游记》阅读评价与历史、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结合,拓宽评价广度与深度,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西游文化周边产品创意展”子项目中,老师提出驱动问题——假如要进行一场的《西游记》周边产品义卖活动,你会设计与制作什么样的产品呢?任务一出,反响热烈,成果丰富,有用黏土、陶瓷、热缩片等制作的人物模型;有精美又实用的彩绘环保袋;有绘制精美的扇子;有栩栩如生的各类摆件、挂件和玩具;有构思精巧的皮影人物;有生动形象的场景再现;有技艺高超的剪纸;有精心绘制的精美书签和明信片等等,并把自己的制作过程拍成小视频,同时配有制作步骤讲解和产品介绍,体现了语文与艺术学科、信息技术完美融合,制定评价标准时也应充分考虑跨学科的特点,制定跨学科评价量表。

五、基于反馈改进的评价闭环优化

在《西游记》整本书项目化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构建 “评价 —反馈 — 改进 — 再评价” 的闭环评价体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越学越好,真正做到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进步、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西游记》阅读项目完成后,通过多主体、多形式收集多维度评价反馈,可精准定位问题,为改进提供依据;根据反馈结果,可制定个性化、阶梯化的改进策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实现分层分类策略调整,靶向改进方向;学生依据改进策略开展实践,教师进行动态跟踪与指导,可确保项目落实效果;而通过再评价检验改进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进而实现迭代优化闭环。

综上,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评价教学策略,通过任务驱动、情境创设、多元融合、跨学科延伸及反馈优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深度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未来教学中,可进一步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动态调整评价策略,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

[2] 崔允漷.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8.

[3] 夏雪梅 .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18.

[4] 王荣生. 阅读教学教什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