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化美术单元教学的构建路径:以校园素材挖掘为核心

作者

周婷婷

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中心小学:321031

一、引言

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美术教学向多元融合发展,构建生活化美术大单元课堂成为教师的核心追求。开展美术单元教学,需紧扣大概念、营造大情境、设计大任务,串联零散知识技能并赋予现实意义,而校园化、生活化的课堂能显著激发学生兴趣。

“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生活经验是艺术创作的根基,融入想象与情感才能彰显艺术魅力。一线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这一资源库,整合资源、挖掘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开展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对校园有深厚情感,教师需依托校园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让其明白 “学习为了更好生活”,主动联结美术学习与生活实际,用艺术表达身边生活。真实情境能唤醒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动机,唯有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才能触动学生内心、引发共鸣。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展开探索。

二、生活化美术单元教学的具体构建路径(一)整合学校资源,让课堂扎根生活土壤

教师需以敏锐视角整合学校资源,依据课标挖掘教材内涵,将教学主题延伸至校园生活,把单一课题转化为主题式学习单元,开展综合性探究,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兴趣。可从校园环境切入,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学习事件,将其置于自然问题情境中开展教学。

教学中可联结课题内容与校园自然风光、人文资源、传统文化及当地民俗,激发学生兴趣与创作欲。教师不能局限于知识点,而要 “左顾右盼、上挂下连”,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界限,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践行陶行知 “学习即生活” 的教育观。

以《四季歌》一课为例,为让学生观察季节特征、感受四季之美与自然生命轮回,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结合秋季时节,将其设计为系列单元活动课。以 “一片落叶” 触发情境,组织 “逛园寻秋” 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林间、茁园、果香园。学生自发选景、构图、写生、着色,与自然展开 “心灵对话”,用画笔表达对美的憧憬,“绘秋” 系列作品由此诞生。

后续 “春华秋实” 课时,学生采摘果实创作脸谱、“杏” 韵书签,传递爱心;“诗情秋意” 课时,通过插花打造秋景。这类单元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空间,是培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助力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

(二)收集荒废素材,转化衍生美术教学内容

任何学校都有大量潜在资源,许多废弃物品经艺术加工,尤其是融入学生创意后,能焕发新活力。美术教师需善用这些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延伸课堂边界。如开学初的废纸箱、破旧课桌椅、更换的灯泡电线、修剪花木的截枝等,利用这些 “废物” 不仅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还能锻炼创新能力与知识技能运用能力。

在《小小建筑师》一课中,课前发生 “学生被废纸箱绊倒受伤” 的意外,教师借此引导学生讨论 “胡乱丢弃垃圾” 问题,进而提问 “纸板箱只能当垃圾吗”。经探讨,学生认识到废物可再利用,教师顺势关联课堂,拓展建筑材料范围,加入木头块、电线、旧灯泡、树枝、废画笔等,开展 “废物利用” 单元教学。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品的图案、色彩、形状、肌理等特性,通过加工改造让其 “重放异彩”,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再利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开展综合探究学习,强化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综合思维与探究能力。

(三)开发自然美育,构建灵活创意课堂

大自然是 “天然美育课堂”,其美景与色彩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看,自然环境对审美与创造力培养意义重大。教师需在学生心中播下 “自然种子”,通过感受、感知、探索、创造,培养懂得爱的孩子。

美术教学可将课堂搬进自然,或直接以自然为课堂,从身边自然场景中捕捉创意。例如,收集校园内树叶、树枝、石头、花瓣等素材进行拼摆,创作富有美感的作品;大雪后以雪为材制作雪人,雨后用泥巴创作,对落叶进行想象描绘。学生 “玩在自然,学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与乐趣。

(四)结合校园特色及活动,开发美术创作教学

每所学校都有独特校园文化与特色品牌,美术教师应依托这一优势开发系列教学。如我校打造 “红故事广场” 并编写《金东烽火岁月》,教师提议让学生以儿童视角描绘红故事,获学校支持且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剪纸社团开展 “剪绘‘红’故事” 活动,既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又丰富红色主题教育形式,契合学生年龄特点。

我校地处 “盆景之乡”,建有盆景园 “芍园”。在《线条的魅力》一课中,为开展单元线描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线条的疏密、长短对比及不同质感,组织学生对盆景写生。学生在写生中领略盆景之美,深刻理解线条特性,体会盆景 “立体的画” 的内涵,为后续线描教学奠定基础。

此外,教师需关注校园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技能参与。如为艺术活动设计海报、为大队委选拔制作标语、为春秋游制作垃圾回收桶等,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感受 “学有所用”,提升学习热情。三、总结

身边从不缺乏资源,缺的是挖掘资源的意识与智慧。“校园” 是美术教学的优质依托,即便在偏远农村,虽无美术馆,但有展示学生作品的文化长廊;虽无苏州园林,却有生机盎然的校园景观;虽无大师指导,却有课堂上的灵感碰撞。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开展美术大单元教学,必将为学生美术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开辟新路径。

参考文献 :

(1)《基于项目学习的美术教育》 钱初熹[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0 年版(2)《尹少淳谈美术教育》 尹少淳主编 [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6 年版(3)《儿童美术课题创新》 杨景芝 [M]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19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