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价值流分析的医院建设项目精益化成本管控研究

作者

朱昌明 刘存泽 李浩松 杨彬彬 谭琨鹏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引言

在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和财政投入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医院建设项目的成本管控成为建设单位和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多以预算与结算为核心,缺乏对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和浪费识别,导致投资回报率不高。随着精益建造理念的兴起,价值流分析逐渐被引入建设项目管理中。其核心在于从患者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施工活动的增值与非增值环节,从而为成本优化提供依据。医院建设项目涉及设计、施工、监理和供应链等多个环节,具有流程复杂、参与方众多和协调难度大等特征。研究如何利用价值流分析进行精益化成本管控,对于提高医院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研究也能够推动公共工程建设由经验管理向数据驱动管理转变,帮助相关单位实现全过程精细化控制,为医疗资源的科学分配奠定基础。

一、医院建设项目的特点与成本管控需

(一)医院建设项目的复杂性

医院建设项目涵盖门诊楼、住院楼、科研楼等多种功能空间,涉及机电安装、净化工程和医疗设备配置等特殊工艺。项目规模大、技术要求高、交叉施工多,导致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风险增加。与一般建筑项目相比,医院建设项目更容易出现设计变更和材料浪费,因而需要更为精细的成本管控机制。此外,医院项目往往涉及多学科交叉,建设过程中还需兼顾功能完整性与未来扩展性,这进一步增加了成本的不确定性。

(二)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在医院建设中,成本管控不仅关系到投资效益,还影响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若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可能导致预算超支、资金浪费,甚至影响医院后期的运营与服务水平。基于价值流的精益化成本管控能够帮助识别建设中的浪费环节,提升资金利用率,为项目高质量交付提供保障。尤其在资金投入巨大的医疗工程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不仅决定建设成效,还关系到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当前成本管理的不足

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多以阶段性审计与事后核算为主,缺乏实时性与前瞻性,导致建设过程中潜在的浪费难以及时发现。部分项目在物料采购、人工安排及设备安装等环节存在冗余,增加了无效支出。因此,需要借助价值流分析实现全过程、动态化的成本管控。除此之外,医院建设项目在制度层面也存在监督不足的问题,缺乏对成本偏差的即时反馈机制,进一步放大了浪费风险。

二、基于价值流分析的精益化成本管控方法

(一)价值流图谱的构建

价值流分析首先需要构建医院建设项目的价值流图谱,全面识别从设计到施工再到交付的各类活动。通过对流程的梳理,可以区分增值环节与非增值环节,从而为优化提供依据。图谱的建立不仅揭示了施工活动的逻辑关系,还能为后续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在医院建设项目中,价值流图谱尤其适用于揭示设计变更、物料供应与工序衔接等隐藏的浪费环节。

(二)精益工具的应用

在价值流分析基础上,可结合精益工具开展成本优化。例如,通过5S 管理减少施工现场物料浪费;通过看板管理提高供应链透明度,避免重复采购;通过并行施工缩短工期,降低间接费用。这些工具与价值流分析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成本管控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进一步来说,精益工具还能帮助项目团队建立持续改进的意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逐步降低不必要的支出,形成长效机制。

(三)信息化手段的支撑

借助 BIM 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价值流的可视化与动态化管理。BIM 模型能够模拟施工过程,识别潜在冲突与浪费环节,大数据则为成本预测与控制提供依据。通过信息化与价值流分析的结合,医院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信息化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前期决策与中期控制,还能延伸至竣工后的运行阶段,为医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持。

三、价值流分析在医院建设项目中的优化路径

(一)流程优化与资源配置

通过价值流分析识别非增值环节后,应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例如,缩短设计交付与施工准备的衔接周期,优化物料运输路径,减少现场等待时间。资源配置方面,应根据价值流图谱合理安排人力、材料与设备,避免资源闲置和重复投入,从而实现整体成本的降低。在医院建设项目中,流程与资源的协调优化能有效减少返工率,提升施工效率,并保证工程质量。

(二)跨主体协同机制

医院建设项目涉及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方和供应商等多个主体。建立基于价值流的协同机制,能够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减少沟通障碍与管理成本。通过精益化协作平台,各方能够实时了解项目进展和成本状况,形成成本控制的合力。在此基础上,还应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各参与方在共同目标下形成稳定合作关系,从而推动精益化管控落地。

(三)持续改进与制度保障

价值流分析并非一次性工作,而是持续优化的过程。在医院建设项目中,应建立定期复盘与持续改进机制,将价值流分析的成果固化为制度。通过培训和制度约束,确保精益化成本管控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得到落实。同时,需在政策和行业标准层面提供支撑,使价值流分析成为医院建设管理的常态工具,推动项目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结论

基于价值流分析的医院建设项目精益化成本管控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并消除建设过程中的浪费环节,从而提升资金利用率和投资效益。通过构建价值流图谱、应用精益工具与引入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全过程、动态化的成本控制。优化施工流程、加强跨主体协同、建立制度保障,进一步推动了医院建设项目的精益化发展。未来,医院建设应在价值导向下,构建以精益化为核心的成本管控体系,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建设目标。这不仅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公共工程的精益化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通过进一步深化价值流分析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医院建设与智慧建造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建筑业的现代化转型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应探索建立跨区域的成本数据共享与行业评价平台,使医院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经验互通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精益化成本管控的普及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乐辉, 肖亚, 柳震. 全过程造价审核对公立医院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控的作用研究[J]. 经济师,2024(5):252-254+281.

[2] 张春艳, 杨举文, 周洪, 张虹. 基于业财融合的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控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2024,41(4):89-93.

[3] 宁沙沙.实施精益成本管理 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J].理财(审计),2025(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