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管理机制优化推动企业群团效能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刘娟 黄新萍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赣州卷烟厂 赣州 341000

引言

当前,企业处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青年职工作为发展生力军,其理论素养、政治觉悟与创新能力愈发重要。但传统青年理论学习模式存在形式单一、学用脱节、激励不足等问题,阻碍群团工作转化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卷烟厂 2023 年底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欲为青年职工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可实际运行中,却显现出组织架构粗放、实践转化弱、反馈机制缺失等管理短板。

基于此,本文以“ 对标行业先进经验,优化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管理机制” 项目为研究对象,聚焦问题导向与创新驱动,通过系统性对标分析、实践探索与成效评估,提出管理机制优化的具体路径,为企业群团工作创新提供实践范例。

1.青年理论学习与企业群团效能的关系

青年理论学习是企业群团工作关键部分,旨在以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提升青年职工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研究显示,高效理论学习机制可激发青年职工责任感与创造力,促进企业文化与业务融合。同时,青年理论学习要与岗位实践结合,像 “ 导师制” “ 课题攻关” 助成果转化为专利,提升企业创新力,这启示企业应构建 “ 学用一体” 闭环机制。

2.问题诊断与对标分析

2.1 卷烟厂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调研与数据分析,发现卷烟厂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2.1.1 学习模式僵化

以集中授课为主,缺乏线上学习平台与互动机制,难以满足青年职工碎片化学习需求。例如,2023 年第四季度的学习活动中, 80% 的课程为传统讲座形式,参与率仅为 60% ,部分职工因倒班无法参加集中学习。

学习内容未落到实际工作中。例如,关于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未结合青年员工自身岗位的具体工作。

2.1.2 组织架构粗放

管理层级扁平化,职责交叉现象突出。活动策划与执行由同一人负责,导致任务分配混乱,因分工不明确延误了学习活动。

2.1.3 反馈机制缺失

缺乏动态评估与改进机制。例如,2024 年上半年的学习效果仅是停留在学了,未进行总结分析,导致改进措施缺乏针对性。

2.2 南京卷烟厂先进经验的核心启示

南京卷烟厂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实践为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2.1.1 混合式学习模式

通过“ 线上平台 + 线下研讨” 双轨并行,实现学习灵活性与深度的平衡。其线上平台日均访问量超500 人次,课程完成率达 85‰ 。

线下活动注重互动性与实践性。“ 青年创新工坊” 定期举办技术沙龙,邀请一线员工分享设备改进经验。

2.2.2 三级组织架构

设立领导小组(决策层)、执行小组(协调层)、基层学习小组(执行层),形成权责清晰的垂直管理体系。基层小组直接对接生产部门,确保学习主题与业务需求高度匹配。

2.2.3 学用结合机制

以 QC 课题、技术攻关等项目为载体,推动理论学习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机智能检测系统” 项目通过理论指导与跨部门协作,将设备故障率降低 30‰ 。

3.管理机制优化策略与实践路径

3.1 创新学习模式,构建多元化学习生态

3.1.1 混合式学习体系的搭建

线上平台建设:依托企业“ 烟草网络学院” 、内网“ 赣烟之家” 、“ 青年大学习” 等,整合视频课程、专家讲座、行业案例库等资源,支持自主选学与在线测试。学习覆盖率提升直线提升。

线下深度研讨:每季度举办“ 青年学习沙龙” ,围绕企业战略、行业热点等主题开展结构化讨论。

3.1.2 主题式学习设计

结合企业中心工作,设置“ 科技项目撰写” 等主题,邀请业务骨干担任主讲人。例如,在“ 科技项目撰写” 专题中,品管科罗裕通过从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审定通过专家技术组评审的科研项目、批准年度科研项目计划、审定科技活动的奖励方案及科技委办公室提出的议案等多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青年理论小组成员后续参与科研项目储备基础知识。

通过主题调研机制,定期收集青年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例如,2024年10 月的调研, 80% 的职工希望学习“ 人工智能” ,据此增设了相关课程。

3.2 深化实践应用,推动成果转化

3.2.1 项目制实践机制

鼓励青年职工围绕生产难点申报 QC 课题、参加各类竞赛。例如,在QC 成果方面,黄雨轩撰写并发布的课题《成型机刀头部位智能防火装置的研制》荣获公司一等奖;《ZL26C 成型机刀头部位防火装置的研制》荣获行业2024 年QC 成果发布三等奖以及江西省质量协会成果发布会一等奖;在质量月“ 金点子” 征集活动中,田艳凤、杨晓蕾建言获奖等等;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青年职工的工作能力、工作自信,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2.2 成果展示与激励机

深度挖掘青年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通过组织推荐申报,获得市级以上荣誉 3 项。其中,卷包车间曾友朋荣获“ 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制丝车间冯庆钰荣获市第二届“ 工匠” 称号,制丝车间谭祖辉荣获“ 市优秀共青团干部” 称号,极大地激发了青年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3.3 健全反馈机制,实现动态优化

通过线上问卷、小组座谈、集中学习、户外拓展等方式,实时收集青年职工对学习内容、形式、效果的反馈意见。采用“ 即时反馈” ,例如下次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集中学习中反馈收集到了建议意见落实情况。

4.经验启示与未来展望

4.1 核心经验总结

4.1.1 对标驱动创新

行业标杆的精准对标为机制优化提供了方向指引与方法论支持。例如,通过系统学习南京卷烟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卷烟厂在 6 个月内快速弥补了自身短板,学习效率提升 40‰

4.1.2 全员共治机制

青年职工的深度参与是项目成功的核心。通过激励机制与责任分工,激发了其主体意识与创造力。

4.1.3 动态持续改进

反馈机制的常态化运行确保了管理机制的适应性与生命力。例如,通过学习会及时调整学习计划,根据青年员工提出的建议,增设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班专题培训,参与率占28 岁以下青年 70‰

4.2 未来优化方向

4.2.1 深化理论学习品牌建设

通过“ 一季一学” “ 青年读书会” 等活动,打造具有赣烟影响力的学习品牌。计划与优秀卷烟厂联合走出去定制创新课程,提升理论深度。

4.2.2 强化外部环境应对能力

建立政策动态跟踪机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与重点。例如,针对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2025 年计划增设“ AI” 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授课。

4.2.3 拓展实践平台

推动青年职工参与跨企交流与社会责任活动。计划每年联合社区开展“ 青年志愿服务月” 活动,培养复合型青年人才。

结语

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管理机制的优化实践,既是国有企业群团工作创新的重要探索,也是青年职工成长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赢路径。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与实践创新的协同,以大党建效能提升助推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 赣烟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