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企政工工作融入职工社情民意表达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作者

孙艺文

山东滕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山东省滕州市 277500

0.引言

文章立足这一研究盲区,首先剖析科层结构、技术瓶颈及机制缺位如何削弱民意表达的治理价值,进而论证构建刚性制度保障、智能技术支撑、高效流程协同三维度长效机制的必要性。研究突破既往对策的碎片化局限,提出政工主导型融合范式,既强化党委统一领导的制度权威,又保障职工诉求的全周期治理闭环,对破解国企民主管理形式化困境具有范式创新意义。

1.国企政工工作融入职工社情民意表达的现存问题剖析

1.1 制度性阻滞的双重矛盾

第一,科层化管理结构引发民意传导时效滞后问题。 国有企业固有的层级审批制度导致职工社情民意需经过车间、部门、分管领导等多级流转, 要诉求往往错过最佳响应窗口期[1]。第二,政工工作职能定位与 系过度侧重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将职工诉求表达简单归类为工会常规 任务清单。第三,工会等组织的中介功能呈现弱化趋势,其在党委领导 中L 递民意 足,存在将敏感议题选择性过滤的现象。

1.2 技术性载体的功能局限

第一,传统线下沟通方式存在显著覆盖盲区。依靠职工代表大会、领导接待日等实体渠道收集民意,因时间固定、场所受限、代表覆盖面窄等客观约束,难以吸纳倒班职工、外派人员及青年员工的真实诉求,导致样本代表性严重不足[2]。第二,数字化工具应用停留在初级信息传递阶段,多数企业开发的线上反馈平台仅具备基础的意见提交功能,缺乏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模块,无法从海量碎片化信息中识别共性诉求与风险征兆。第三,新媒体矩阵建设存在形式化倾向,微信公众号、企业钉钉群等载体多用于政策宣贯,未开辟实名与匿名相结合的双向互动专区,职工因顾虑隐私泄露降低表达意愿。

1.3 机制性闭环的运行障碍

第一,民意输入与政策输出环节存在结构性断裂。职工诉求受理后缺乏透明的处理进度公示机制,致使职工产生“表达无效”的认知惯性[3]。第二,激励相容设计严重缺失导致参与动力衰竭。企业现行考核制度未将职工建言献策纳入晋升评价体系,同时政工干部绩效指标侧重宣传稿件数量等量化任务,民意处理质量未被列为关键业绩指标。第三,反馈回路缺乏权威监督主体,纪检部门主要监察违纪行为,工会侧重于福利保障,民意处理成效的评估责任主体模糊。

2.职工社情民意表达融入政工工作的长效机制设计

2.1 制度保障体系的刚性建构(1)将民意表达制度化纳入政工核心职能范畴

第一,修订政工部门法定职责清单,在国有企业党建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增设民意治理专项条款,明文规定政工机构需按季度汇总分析职工社情民意动态并形成决策参考专报[4]。第二,建立双轨并行的年度规划机制,要求政工部门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时同步编制民意征集与反馈计划,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岗位与量化目标。第三,实施政工职能转型专项培训,重点提升政工干部对劳资矛盾预警信号、群体心理波动规律、政策诉求整合技术的专业处理能力,确保制度落地的人才基础。

(2)重构党委领导下的多主体协同责任框架

一,强化党委统筹协调中枢功能,设立由党委书记直接分管的社情民意办公室,统一调度党政工团多方资源,彻底解决多头管理导致的职责交叉问题[5]。第二,依法扩大工会组织事权范围,赋予工会独立调查权与整改建议权,对涉及薪酬福利、劳动保护等重大民生议题可直接向党委会提交专项议案。第三,建立部门联动责任清单制度,明确人力资源部负责薪酬类诉求的测算答复,安全生产部对接劳保设施改进建议,政工部承担信息汇总与督导职责,形成闭环责任链条。

2.2 智能载体平台的技术赋能(1)建设全周期闭环管理的智慧政工云系统

第一,开发集成化民意管理中枢平台,打通 OA 系统、工会提案库与职工信箱数据接口,实现诉求提交、分流、处理、反馈全流程线上留痕。第二,部署智能语义分析引擎,对文本类建议自动识别关键词并归类为薪酬福利、生产安全、企业文化等主题模块,辅助政工部门快速定位高频诉求。第三,构建可视化数据驾驶舱,按季度生成民意热力图谱与趋势分析报告,直观呈现各业务板块矛盾焦点变化,为党委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构建线上线下互补的立体沟通矩阵

第一,优化实体渠道时空覆盖能力,在倒班车间设立24 小时自助提案机,按季度组织青年员工、劳务派遣工专项恳谈会,消除传统职代会代表结构不均衡缺陷。第二,建立分层级线上互动专区,在企业微信开通实名制“领导直通车”模块处理政策咨询,同步开发匿名“心声社区”用于敏感议题表达。

2.3 运行流程的效能化再造(1)建立分级分类诉求快速响应机

第一,制定诉求三级分类标准体系,将职工意见划分为咨询建议、利益协调、重大改革三个层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响应路径与决策权限。第二,实施限时办结刚性约束,明确咨询类事项需在 48 小时内由责任部门线上答复,利益协调类诉求须在五个工作日内召开协调会形成解决方案。第三,推行处理进度双线公示制度,在智慧政工云平台实时更新事项流转节点,同步通过车间公告栏每周发布重点事项办结清单。

(2)实施职工与企业双向激励考核制度

第一,构建职工参与积分奖励体系,将合理化建议采纳数量转化为企业年金附加额度或带薪休假天数,通过物质精神双激励提升表达积极性。第二,将民意处理效能纳入干部晋升评价指标,对分管领导设置诉求响应率、职工满意度两项核心KPI,未达标者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3.结论

文章证实国企政工工作与职工社情民意表达的深度融合,必须突破制度错位、技术滞后与流程断裂的三维约束。制度建构需确立政工部门的法定民意治理权责,技术赋能重在建设智慧分析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流程再造依靠分级响应与双向激励实现效能跃升。

参考文献

[1] 民进河南省委会:强化机关能力作风建设推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J]. 协商论坛,2023,(12):22.

[2]赵莹.努力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J].北京观察,2021,(05):60-61.

[3]王伟伟,王汝.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委员建言献策共筑中国梦[J].中国工运,2017,

[4]张馨天.聚焦民情民意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农工党徐州市委会开展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侧记[J].前进论坛,2016,(07):43-44.

[5]吴相俊,丁非.禹城:企情民意观察员为职工解难上百件[J].工会信息,201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