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探索

作者

赵林林 李军 李文学 李传宁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协庄煤矿 山东泰安 271221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必然性与战略价值

1、两者目标同向

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于确保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企业文化 信奉并践行的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激发组织活力与创新潜能。 、提升素养、促进发展,共同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强大 1告1 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铸就 ”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不朽丰碑,成为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

2、两者服务对象重合

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建设,其核心作用对象都是企业中的“人”——干部职工群体。前者侧重思想引导、政治教育和组织动员,后者侧重行为塑造、氛围营造和心理凝聚。两者都致力于提升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体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和谐统一。融合实践意味着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通过更系统、更贴近人性的方式,满足员工多层次需求(尤其是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从思想认同到行为自觉的升华。

3、两者实践互补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组织性优势,拥有成熟的理论体系、组织网络和话语体系,长于解决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企业文化则更具管理属性、人文关怀和心理渗透力,通过制度规范、仪式活动、环境营造等柔性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行为。二者的融合能有效弥补单一模式的局限性:思政工作可借助企业文化载体使其更生动、更易被接受;文化建设则可依托思政工作的组织力、引导力,确保其价值导向的正确性和落地深度,形成“刚柔并济、形神兼备”的治理合力。

二、当前融合实践中的主要困境与挑战

1、认知偏差与定位模糊,“两张皮”现象突出

部分企业管理层对两者关系认识不清,或认为思政工作是党群部门的“专属领地”,文化建设是管理部门的“形象工程”,界限分明,互不统属。实践中常表现为:思政工作流于政治说教、文件传达,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脱节,员工感觉“高大上”却“够不着”;文化建设则可能偏重表层活动(如文体比赛、标识更新),缺乏思想深度和价值引领,甚至为“文化”而“文化”。两者未能围绕企业核心战略形成同频共振,导致资源分散、效果打折。

2、运行机制割裂,资源分散。

传统的组织架构中,思想政治工作通常由党委工作部门主导,企业文化建设多由行政管理部门牵头。部门间职责分工、考核指标、工作节奏不尽相同,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机制。信息沟通不畅、资源难以共享、行动难以协同,导致融合停留在口号或个别项目层面,难以形成系统性和长效机制。例如,精心策划的企业文化活动可能缺乏思政内涵,而重要的思政主题教育又未能有效转化为文化浸润的契机。

3、方法滞后,吸引力与渗透力不足

部分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仍显传统单一,依赖会议、报告、文件学习等,形式枯燥,互动性弱,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虽相对丰富,但有时过于注重形式新颖而忽略了思想内核的有效传递,或者未能充分利用思政工作成熟的教育资源和平台。两者在载体创新、话语转换、技术应用方面的结合不足,影响了融合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路径

1、强化顶层设计

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要求明确写入公司章程、纳入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议事日程,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由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共同牵头的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与重大决策。要制定《思想政治工 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融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中长期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 确保两者在目标设定、资源配置、年度计划上实现同步部署、一体推进。例如,中国石油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与弘扬石油工业优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贯穿于企业战略规划和日常管理。

2、实现价值同构与文化赋能

凝练时代化、企业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有机融入企业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 过程。确保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既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又契合行业特性和企业发展阶段, 部凝聚力和外部感召力。改变单灌输模式,将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诚信教育、职业 德教育等内容,通过企业历史故事、先进典型事迹、劳模工匠精神、质量安全文化、廉洁合规文化等具体而生动的文化载体进行表达和传播。使抽象的理论具象化、政治的要求人性化、思想的引领情境化。

3、创新载体平台

盘活传统宣传阵地,赋予党校、职工书屋、宣传栏、厂史馆、党员活动室等传统思政阵地以企业文化展示与体验功能。例如,将厂史馆建设成既展示企业发展历程、技术成就,又弘扬创业精神、劳模精神的思想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利用企业官网、内部APP、社交媒体、在线学习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建设集思想教育、文化传播、互动交流、意见反馈于一体的综合性线上平台。开发微党课、文化故事短视频、在线知识竞赛、虚拟展厅等员工喜闻乐见的融合产品,提升覆盖面和吸引力。如部分央企开发的“党建+文化”APP,整合了学习资源、文化活动、榜样宣传、员工互动等模块。

总结: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要求国有企业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与组织藩篱,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在战略层面实现同频共振,在内容层面实现价值共生,在载体层面实现平台共享,在机制层面实现长效驱动。国有企业唯有牢牢把握思想文化这一灵魂工程,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力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凝聚力、驱动力熔于一炉,方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在时代的大潮中行稳致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不可替代的国企力量。

参考文献:

【1】史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探析[J]. 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4):84-87.

【2】冯跃.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路径探析[J].新西部, 2022(9):127-128.

【3】孙珊珊.探析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科学, 2024(3):0110-0113.

作者简介:

赵林林,男,1982 年3 月,汉,人,大学,政工师;

李 军,男,1981 年1 月,汉,山东临沂人,大学,政工师;

李文学,男,1983 年5 月,汉,山东济南人,大学,政工师;

李传宁,男,1979 年9 月,汉,山东济南人,研究生,高级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