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公共建筑灭火救援中室内消防设施的运用

作者

丁振练

恩平市消防救援大队广东 恩平 529400

0 引言

公共建筑灭火救援是指当商场、医院、学校、办公楼等建筑遇到火灾时,由消防队伍与相关救援力量,依靠灭火技术、救援装置,扑救火灾,降低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而室内消防设施则是灭火救援工作的关键支撑,通过在公共建筑配备灭火器、消火栓、报警系统,为灭火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帮助救援人员锁定火源,加快救援速度。因此,如何科学使用室内消防设施应当作为重点研究课题。

1 室内消防设施概述

室内消防设施是指依照我国消防法规以及建筑设计标准,在建筑内布置的用于预防火灾、探测火情、控制火势、疏散人员的消防设备、系统总称,常见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消火栓系统,主要由消火栓箱、消火栓、水枪、消防给水管道组成,其主要作用在于当发生火灾时,为救援人员提供灭火水源。通过连接水带、水枪,直接对火源进行喷水灭火,控制火势蔓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于在火灾初期,通过喷头感温元件感知环境温度,若发现温度数值超过安全阈值,则会自动开启喷水灭火功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控制器组成,其主要功能在于识别火灾,将火灾信号传输至消防控制室;防排烟系统,是指利用正压送风,防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确保人员疏散安全。结合排烟风机等设备,将火灾产生的浓烟排出建筑物外,降低室内烟气浓度。

2 室内消防设施在灭火救援中的作用分析

室内消防设施中的消火栓系统以及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可在火灾发生时实施喷水灭火,打击火源,阻止火势蔓延,迅速降温,为消防救援 则可发出告警提示,提醒建筑内人员迅速疏散,搭配防排烟系统, 帮助人员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的同时,也能防止因烟雾中毒或 可依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第一时间掌握火灾现场实际情况, 依据。使消防救援人员可以顺利使用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开展灭火作业,提高灭火救援效率

3 运用策略

3.1 火灾初期的运用

火灾初期通常指火灾发生的十几分钟内,此时火势尚未充分发挥,是灭火救援的黄金时期,其特点在于火势较小,烟气生成量较低,靠近起火点位置存在温热感,尚未对环境产生影响。可依靠室内消防设施控制火势,为后续救援争取时间。

(1)利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侦察火情

当消防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后, 与消防控制室联系 依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显示屏以及程序软件,掌握火灾情况。根据报警系 温度变化。以常见的感烟探测器为例,该装置可依靠内置的电 电流的衰减程度。 旦烟雾浓度较高,导致电流减弱至预设 信号。此时,由救援人员查看不同区域探测器的报警顺序与数 结合消防控制室的监控摄像头,直观观察火灾现场情况,包括火焰位置、燃烧范围, 为后续灭火救援方案的编写提供参考对象。

(2)启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火势

在确认火灾后,则需依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降温、灭火,以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例,其特点在于喷头由玻璃球、易熔合金等组件密封,常态下处于封闭状态,当现场出现火灾时,高温(通常在68-79℃之间)产生的热量会使感温元件动作,系统通过管道供水,玻璃球内的热敏液体受热膨胀,致使封闭件破裂,喷头喷水。在喷水后,管道内水压降低,报警阀组因压力差自动开启,水流进入配水管道,部分水流则进入报警管路,推动警铃报警,在触发压力开关动作,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室后。联动消防水泵,保障供水灭火的持续性。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确保喷头周围无遮挡物,使其正常感应温度,通过定期检查系统的管网压力与水流情况,保证喷水效果。

(3)运用室内消火栓系统进行初期扑救

消防救援人员在火灾初期需连接室内消火栓,依靠水带+水枪,对近距离火源进行扑救。室内消火栓属于最常见的灭火设施,在连接消防管网,开启阀门后,可持续输出高压水流,供人员手持水枪,喷射灭火,充水水柱能达到10~13m,以确保有效打击火源。若水流压力不足,可按下启泵按钮,触发消防水泵,提升管网水压,依靠水流的窒息作用,阻隔火源。同时,在使用消火栓时,要确保水带与消火栓接口、水枪连接紧密,防止漏水。检查消火栓系统的压力与供水情况,确保供水稳定。而在消火栓的布局上,则要优先部署在明显、易取的位置,保持与地面高度1.1m,阀门开启角度超过 120 ,管网末端的静压与动压分别超过 0.8MPa、0.25MPa。除此之外,在操作时可根据火势大小以及燃烧物质,选择合适的水枪喷射形式,比如直流喷射,更适合用于扑救固体火灾,至于喷雾喷射,则适用于扑救电气火灾。

3.2 火灾发展阶段的运用

随着火灾的持续发展,火势的不断扩大,对灭火用水的需求量也在进一步增加,而浓烟以及高温现象,也会严重影响人员疏散与灭火救援行动的正常进行。为此,需要强化灭火力量,改善救援环境。

(1)强化室内消火栓系统的供水能力

在火灾发展阶段,室内消火栓系统的用水量剧增,为保证灭火作业的顺利推进,需要基层消防救援大队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引入消防水泵接合器,向室内消火栓补充供水。该装置简单来说,便是固定在建筑物外,用于消防车向建筑物消防给水系统输送液体灭火剂与消防用水的连接器具,其供水能力通常在10~15L/s。在连接后,启动消防水箱增压泵,保证水枪的充水水柱,可有效打击火源,为控制火势提供充足水源。同时在使用期间,需要及时检查室内消防水箱的水位高低。要求消防水箱的储水量满足火灾初期10 分钟的消防用水量,以保障初期灭火的基本需求。

(2)合理利用防排烟系统改善救援环境

随着火势增大,大量浓烟的产生,会严重影响人员疏散工作,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此时,需要消防救援人员根据火灾现场的风向、建筑结构,合理调控防排烟系统。该系统可依靠机械加压送风或自然通风等形式,实现烟气的排出与新鲜空气的补充,主要布置在封闭楼梯间、避难层以及消防电梯室前室,依靠正压送风的方法,使疏散通道等区域的压力高于火灾区域,防止烟气侵入。根据相关研究,当室内烟雾的减光系数降低至 0.1m∘1 时,消防救援人员的可视距离可增加 30~50% ,大幅度提高灭火救援行动的效率。以某剧院火灾作为研究对象,救援人员依靠消防控制室,远程控制防排烟系统启动,进行舞台起火区域的排烟,同时对疏散通道进行正压送风,为灭火救援创造良好环境。在控制防排烟系统时,要避免因排烟不当导致火势扩大,充分考虑火势大小以及烟气流动情况,适时调整排烟风机的风速以及排烟口的开启数量,比如金属排烟管道风速应低于20m/s,排烟口风速不可超过10m/s,避免风速过大,致使供氧过度扩大火势。补风口风速不应超过 10m/s ,单个排烟系统中,排烟口数量不宜多于 30 个。

(3)借助消防广播系统组织人员疏散

火灾发展时,人员疏散难度较大。此时,消防广播系统可作为组织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工具,用于向被困人员准确传达疏散指示。救援人员可利用建筑内的消防广播系统,告知被困人员安全出口的位置、疏散路线。以某高层建筑火灾为例,救援人员需要在消防控制室通过消防广播,指导被困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保持低姿,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有序疏散。并应根据建筑空间大小以及环境噪音进行调整音量大小,使各个区域都能清晰地听到广播内容。

3.3 全面灭火阶段的运用

在全面灭火阶段,应致力于整合室内各种消防设施,形成灭火合力,基于先进的技术手段,辅助指挥决策,确保彻底扑灭火灾。

(1)整合室内消防设施形成灭火合力

救援人员要将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移动灭火装置有机整合。其中,室内消火栓系统可在指定位置设置水枪阵地,旨在对火势的全方位打击。并结合建筑结构以及火势分布,调整水枪位置,扩大扑救面积。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需对未被水枪覆盖的区域进行喷水降温,防止复燃。据统计调查发现,实现两者的协同作用,可将火灾扑灭时间缩短 30% 。同时,还要搭配消防车外部供水以及移动消防炮,其中移动消防炮的射程大约在30~50m 之间,主要由炮体、动力装置、控制部件组成,能够对大面积火灾进行远距离扑救。在操作时需要稳固放置,锁定车轮,避免喷射的反作用力致使炮体移位,在启动后,缓慢开启供水阀,升压至工作压力。使用后,及时清洗,防止灭火剂残留腐蚀。并定期检查旋转机构、密封件,确保灵活无泄漏。

(2)利用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辅助指挥决策

基层消防救援大队需要积极迎合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更多地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数字化设备,基于传感器、云计算、数据库、神经元网络、数据分析模型,打造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用于动态掌握建筑内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火灾现场的温度变化等信息参数。在对消防设施的运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后,针对性地调整灭火救援策略。以某地区火灾事故作为研究对象,当工作人员发现某区域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动作异常或供水压力不足时,借助系统监控结果,优先确定问题所在区域,并安排人员进行检查与修复。最终发现,该问题的形成原因在于热敏元件失效,需及时更换。同时,消防救援指挥人员还通过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发现火灾现场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温度变化异常,经分析后决定调整灭火力量部署,避免因危险化学品受热爆炸,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除此之外,还可依靠该系统对灭火救援行动进行动态监控,评估救援效果,将救援过程上传至云平台,详细记录救援方法,依靠专家系统、深度学习算法,分析救援过程中有待优化的环节与步骤,从而进行针对性调整,也能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发挥室内消防设施在清理残火中的作用

在火灾基本被扑灭后,仍可能存在一些残火。此时,应使用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水枪对隐蔽部位、燃烧过的物品等进行喷水清理。维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运行一段时间,确保火灾现场无复燃隐患。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在火灾扑灭后,持续运行喷水灭火系统30~60min,可有效降低复燃概率。并在清理残火期间,检查电气设备、管道等隐蔽部位,防止残留火种引发二次火灾。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公共建筑灭火救援中室内消防设施的运用策略开展分析讨论,充分利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抑制火势蔓延,为人员创造疏散条件。并辅助救援行动的展开,提高灭火效率,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S].2014.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S].2013.

[3] 公安部消防局.消防安全技术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