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济南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研究

作者

王娅娴 窦钟涛 曹达 杨倩文

济南市技师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0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31 济南理工学校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1 引言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都市圈已逐渐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轨道交通系统作为由都市圈中心城区向周边主要城镇辐射的纽带,能够优化都市圈空间结构布局,促进资源协同及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济南市将贯彻以轨道交通为抓手,优化城镇空间结构的发展策略,统筹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实现济南都市圈高质量融合发展。

2 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2.1 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简述

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我国内地共 58 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62 条,运营总里程 11168.77 公里。其中,地铁运营里程达 9281.37 公里,占比 76.27% ,其他制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 1887.4 公里,占比 23.73% 。2023年 9 月 26 日,位于湖北武汉的国内首条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光谷空轨开通运营,标志着城轨十种制式全覆盖。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的一种城镇化空间形态,以辐射功能强的核心城市为中心,形成 1h 通勤圈。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门到门”1h 通勤圈,推动“四网融合”。

我国轨道交通按照服务对象、出行距离、出行速度等标准,可分为表 1 所示四类。目前 , 我国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多层次轨道体系不断完善 , 包含高铁、城际、市域( 郊) 铁路、城市轨道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

2.2 济南轨道交通发展概述

截至2024 年底,济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3 条,呈现两纵一横的“H”形网络,运营里程91.7 公里,在建线路共6 条,在建线路总长190 公里。

2020 年,济南确立了“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建设发展新格局。济南—济阳有轨电车贯通起步区、济阳区与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城区的建设发展,这一“跨黄”项目对黄河两岸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2022 年 12 月,济莱高铁作为我国第一条市域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促使各区协同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济莱高铁有利于加强省会经济圈与都市群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2024 年 11 月 22 日,济南轨道交通 3 号线二期首次通入机场,标志着济南轨道交通正式进入“空轨换乘”时代。

“十四五”期间,将统筹考虑周边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推动济南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高效衔接的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体系、全面覆盖的轨道交通元素在悄然提高城市软实力的同时,也将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3 济南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3.1 空间结构

结合地区发展趋势和交通规划,济南都市圈轨道交通基本可划分为 3 个圈层,如图1 所示。

第一圈层:半径范围 10~20km 左右,服务中心城区及周边重点地区,是集中体现城市综合实力的核心地区。

第二圈层:半径范围 40~50km 左右,是都市圈轨道交通的主要形式,服务通勤需求较高的区域地区,将形成“1 小时通勤圈”, 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地区。

第三圈层:半径范围 100~300km 左右,服务于相邻城市间或城市群,将形成“1 ~2 小时经济圈”,是统筹功能布局、产业配置和的核心区域。

目前,除第三圈层采用城际铁路交通形式外,第一、二圈层的主要服务形式为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铁路。

3.2 融合发展

结合济南轨道交通运营实际和不同圈层的出行需求分析,推动“四网融合”,建立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体系,其发展规划主要着力于网络融合、枢纽衔接和运营一体化。

3.2.1 网络融合

(1)优化干线和城际铁路布局。在新城、中心城镇区或近城建成区进行车站选址,利用铁路带流兼顾都市圈出行需求和服务功能,可作为都市圈轨道交通的补充形式。

(2)完善市域(郊)铁路布局。为了促进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的融合衔接,市域(郊)铁路的建设规划应尽量深入城市,实现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的点线换乘、跨线运营,外围支线尽可能覆盖主要新城、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加强线路及站点的衔接。

(3)延伸城市轨道交通。在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且兼顾全程通行时间的前提下,城市轨道交通可适当向郊区延伸,扩大辐射范围,延伸长度不宜超过

10km ,打造“门到门”1h 通勤圈。

3.2.2 枢纽衔接

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在网络融合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整合。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枢纽功能合理构建枢纽体系: ① 市级枢纽主要负责对外交通,融合航空、干线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② 地区级枢纽实现“上达下承”,衔接对外出行和内部出行,依托城际铁路、市区线等站点; ③ 市区线枢纽支撑城市中心轨道交通,提高城市内部综合交通效率。

不同交通方式的枢纽衔接应优先统一制式,设置高效换乘站,实现多线多点、同台同向换乘,方便乘客出行。济南地铁 M3 线二期运营后,遥墙国际机场综合枢纽实现火车站、汽车站、高铁站、机场等主要交通枢纽间的“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

3.2.3 运营服务一体化

完善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体系,实现一体化融合服务,涉及因素主要包括运营管理、票务安检、信息标识、应急保障等。

(1)运营管理:构建多层次、多制式下的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调度系统,兼顾不同圈层运营时间,都市圈核心区实现公交化运营,通勤圈和经济圈可探索跨线运营、共线混运、直通运营等多种灵活运营模式 , 提高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运营效率。

(2)票务安检: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之间“一票通行”、“一站安检”、实现资源共享,迈向智慧轨道上的都市生活。

(3)信息标识:推行Mass(出行即服务)理念,实现数据共享、联动协作,响应“智能交通”理念,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智能信息服务,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

(4)应急保障:加强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RAMS(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性能,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实现运营体系应急处置与安全保障一体化。

4 结语

本文结合结合济南轨道交通客观运营实际,分析了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就融合发展规划进行了思考。通过构建融合发展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打造“轨道上的大济南”,以轨道交通为支撑引领济南都市圈发展,实现“通济惠民、赋能美好”的愿景。

参考文献

[1] 周博闻 . 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J]. 交通程 ,2020,20(4):16-20.

[2] 刘涛 . 都市圈背景下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理念的转变与发展 [J]. 交通运输研究 ,2016,(2):1-5.

[3] 张浩 . 大西安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J]. 铁道标准设计 ,2021,65(7):40-46.

[4] 潘昭宇 , 张天齐 , 唐怀海等 . 多层次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体系研究 [J].交通工程 ,2020,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