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的桥梁巡检技术研究
崔军利 罗茂峰 史和
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与桥梁服役年限的增长,桥梁结构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现有桥梁数量庞大,结构形式复杂多样,服役环境差异显著,桥梁巡检与维护任务愈加繁重。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存在作业效率低、危险性高、巡检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等问题,尤其在高墩、大跨、悬索等特殊桥梁结构中,人工巡检常常面临高空作业、设备布设难、信息获取受限等困境。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桥梁结构开展高效、精细化巡检成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重要方向。无人机(UAV)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智能飞行平台,具有灵活部署、快速响应、飞行可控、数据获取精细等优势,适用于桥梁结构中难以接近或传统方法无法全面覆盖的区域。
一、基于无人机的桥梁巡检系统构成与运行机制
无人机桥梁巡检系统一般包括飞行平台、搭载传感器、任务规划系统、图像处理单元及巡检成果输出模块五个部分。飞行平台主要承担飞行任务,其性能指标如续航时间、载荷能力、抗风等级、飞行稳定性等直接关系到巡检任务的完成效果。常见平台类型包括多旋翼无人机和固定翼无人机,其中多旋翼因其起降灵活、操控精准而更适合复杂桥梁的结构巡检任务。搭载传感器作为获取桥梁结构状态信息的关键设备,通常包括高清相机、红外热成像仪、激光雷达(LiDAR)及多光谱成像设备等,不同类型传感器适用于不同的巡检目标和信息采集需求。任务规划系统负责设定飞行路径、控制飞行高度和速度,结合桥梁结构形态及周边环境制定合理的巡检策略。
二、桥梁巡检图像处理与缺陷识别技术
在无人机巡检系统中,图像采集与处理是连接物理结构与数据分析之间的桥梁,其质量直接决定识别结果的准确性与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桥梁病害图像具有背景复杂、病害形态多样、尺度差异显著等特点,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往往难以应对高精度、复杂化识别需求。为提高识别效率与精度,近年来大量研究聚焦于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模型,如 Faster R-CNN、YOLO 系列、SegNet、U-Net 等。这些模型通过构建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从原始图像中自动提取多尺度、多层次特征,实现病害区域的精准定位与类型分类。例如,在桥梁裂缝识别中,U-Net 网络可实现像素级裂缝分割,结合图像增强与数据扩增技术能有效提高模型对微小裂缝的识别能力。在混凝土剥落识别中,通过灰度分析、边缘检测与色彩特征提取,可实现剥落区域边界划定与面积估算。
三、无人机巡检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优势
与传统人工巡检相比,无人机巡检在桥梁健康监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首先是在巡检效率方面,无人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大面积、高空、难接近区域的全覆盖式检查,尤其在高墩桥、悬索桥和特大型桥梁中优势尤为明显。其次在巡检精度方面,借助高清图像与激光点云数据,无人机能够精细化识别桥梁表面细小病害,最大裂缝识别精度可达毫米级,并可通过三维重建实现病害可视化呈现。在安全性方面,无需人员登高作业,有效降低了高空作业风险与交通干扰。在经济性方面,无人机设备相对便捷灵活,可重复使用、维护简单,整体运行成本显著低于人工 + 吊篮或车载检测系统。
四、应用案例分析与实际效果评价
在我国多个城市与重点工程中,基于无人机的桥梁巡检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并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例如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运营期内,管理单位定期采用多旋翼无人机开展塔柱、缆索及桥面等部位的自动巡查,通过高清相机配合AI 图像识别系统,实时判断构件表面病害发展趋势,并自动归档入库,实现了桥梁维护的数字化管理。在重庆某高速铁路桥梁项目中,通过无人机挂载激光雷达系统进行点云扫描,结合 BIM 模型开展变形分析与安全评估,精准识别出早期病害区域,为后期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五、发展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基于无人机的桥梁巡检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外部环境适应性问题,在强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下,无人机飞行稳定性与图像采集质量受限,影响数据完整性。其次是电池续航能力和飞行时间限制,难以支撑长时间、大跨度、多桥巡检任务。第三是数据处理的标准化与高效性问题,当前巡检图像的处理与分析大多依赖手工标注或半自动识别,尚未形成高鲁棒性、高精度的自动识别模型体系。此外,缺乏统一的桥梁病害识别数据库、图像训练样本与标准标签体系,也制约了识别算法的泛化能力与技术共享。针对上述问题,未来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向发力:一是开发适应复杂气象条件的抗干扰型无人机平台与模块化挂载系统,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二是推进基于边缘计算与 AI 芯片的图像实时识别与数据本地处理,缓解后端计算压力;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桥梁病害图像数据库与开放算法评测平台,加快识别模型的产业化与标准化;四是推动无人机系统与BIM、GIS、物联网平台深度融合,实现桥梁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与数字运维;五是开展无人机自主导航、路径优化、群体协同飞行等智能飞控技术研究,提升巡检系统的自主性与智能水平。
结论
基于无人机的桥梁巡检技术突破了传统巡检方式在效率、安全性和精度上的瓶颈,为桥梁养护与管理提供了全新手段。本文系统阐述了无人机桥梁巡检系统的组成与运行机制,分析了图像处理与病害识别的技术路径,评估了该技术在不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与优势,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无人机桥梁巡检技术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与推广前景,将在推动桥梁设施智能化管理与运行安全保障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文强 .PHM 技术在无人机中应用 [C]// 中国航空学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技部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第五届)中国无人机大会论文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014:345-348.
[2] 彭玲丽, 黄少旭, 张申申, 等. 浅谈无人机在桥梁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J].交通科技 ,2015,(06):42-44.
[3] 韩冰 , 尚方 . 面向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的电力杆塔检测框架模型 [J]. 浙江电力 ,2016,35(04):6-11.DOI:10.19585/j.zjdl.2016.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