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施工与工程造价协同管理研究
白海艳
鄂尔多斯市富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 017010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作为资源投入巨大、参与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在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本文立足当前建筑行业管理痛点,分析 BIM 在施工与造价协同管理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探讨其落地实施中的关键环节与策略,为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与造价协同中的应用基础
BIM 技术以三维数字模型为核心载体,集成了建筑物各构件的几何信息、物理信息、时间进度、成本、施工工艺等数据属性,能够在多专业、多阶段、多参与方之间建立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在施工与造价协同方面,BIM 的最直接作用是能够实现工程量的精准提取与成本核算的动态更新。通过模型中的构件参数与工程量清单的自动关联,可极大提高算量效率和精度,减少人为误差和重复劳动。同时,BIM 还支持将施工进度计划与造价预算进行关联,实现工期调整对成本变化的实时模拟与预测,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基于 BIM的 4D 施工模拟和 5D 造价分析,可通过时间维度与经济维度的同步演化,展现施工过程与成本演变路径,为制定更优施工方案和成本控制策略提供基础。正是基于这一技术基础,BIM 为打破施工与造价之间的壁垒提供了实现路径。
二、建筑施工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协同问题分析
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施工管理部门与造价部门往往独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流程接口,导致工程进度与成本核算不同步、工程变更信息传递滞后、成本控制措施难以及时响应施工现场变化。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或现场调整时,造价人员无法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图纸与数据,往往需要通过人工沟通或反复纸质传递才能进行成本调整,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此外,由于施工方案的制定未能充分结合成本数据,常常造成技术上可行但成本上不可控的结果,影响项目整体经济性。而 BIM 的介入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协同障碍,将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通过模型数据直接关联,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自动更新与多部门协同操作,提升管理效率与响应能力。
三、基于BIM 的施工与造价协同管理机制构建路径
要实现施工与造价的深度协同,必须从组织机制、流程体系和数据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首先,应建立以 BIM 模型为核心的数据驱动管理体系,将项目管理各参与方纳入统一平台,实现任务发布、信息更新、审批流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化。其次,制定统一的 BIM 构件编码规则与工程量计量标准,确保施工模型中的各项数据能够与造价软件无缝对接,避免数据孤岛与格式冲突。在流程方面,应设立以 BIM 为纽带的协同作业机制,例如在施工单位提交施工方案后,由造价管理人员在同一平台上进行造价审核并提出调整建议,再反馈至设计与施工人员修正模型,形成闭环式的决策支持系统。此外,项目应配备具备 BIM 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形成设计、施工、造价一体化管理团队,提升整体协同能力与执行力。通过上述机制构建,可实现施工进度、工程量、成本信息在多方之间的实时流转与动态联动,增强项目应对复杂变更与风险的能力。
四、BIM 在施工与造价协同管理中的价值体现与实践应用
BIM 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在多个大型建筑项目中得到验证,其在施工与造价协同方面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在项目策划阶段,通过 BIM 模拟不同施工方案与材料选型方案,结合成本分析功能,可提前发现资源浪费与成本超支风险,辅助项目进行最优决策。其次,在施工执行阶段,BIM 与进度计划(如 MS Project 或 Primavera)集成,可实现 4D 施工模拟,结合 5D 造价分析,使得管理人员在模型中实时掌握每一项施工任务对应的实际成本支出与未来支出预测,为成本控制提供动态依据。此外,当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调整、工程变更或工序优化时,BIM 可快速更新相关构件属性并自动计算工程量变化,造价人员即时获取最新数据,无需重新测量与录入,大幅提升响应速度和核算精度。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支持下,所有数据与决策过程留痕可追溯,有效强化了管理透明度与责任追踪能力。最终,通过 BIM 的全过程管控,项目实现了从预算控制、变更管理到结算审核的闭环管理,显著提升了项目整体效益与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BIM 协同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尽管 BIM 在施工与造价协同管理中优势显著,但在实践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当前部分项目存在对 BIM 技术认知不足、投入意愿不强、管理思维仍停留在传统阶段,导致 BIM 难以发挥其系统集成优势。另一方面,软件工具间数据格式不统一、接口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 BIM 与造价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此外,缺乏专业的 BIM 复合型人才、模型精度控制标准缺失以及平台协同机制尚不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BIM 应用的效率与深度。未来,BIM 在建筑施工与造价协同管理中的发展趋势将向着标准统一化、系统集成化、管理智能化方向迈进。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基于 BIM 的集成平台将逐步实现与 ERP、GIS、物联网、AI 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化项目管理体系。同时,应加强政策支持与标准引导,推动 BIM 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培育具有 BIM 综合管理能力的项目管理队伍,从而更好地释放BIM 在建筑全过程协同管理中的潜力。
结论:
BIM 技术的引入为建筑施工与工程造价之间构建协同管理机制提供了革命性工具与平台。通过实现信息的集成化、工程量的自动化提取、成本的动态控制与进度的同步分析,BIM 有效打通了施工与造价管理间的信息壁垒,提升了项目的整体管理效率与决策科学性。未来,需持续推动 BIM 技术标准建设、跨平台数据融合及管理机制创新,构建以 BIM 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体系,助力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小艳 . 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策略研究 [J].中 国 建 筑 金 属 结 构 ,2024,23(12):186-188.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4.12.063.
[2] 王凯 , 孙波 , 杨楠 , 等 . 基于 BIM 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12):131-133.
[3] 郑家伟 . 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1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