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障碍因素与突破路径
李艳 冯丽荣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
1、引言
现代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在全球被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过,2022 年全球职业教育市场规模突破4000 亿美元且预计接下来五年会以每年 6% 的速度增长。不过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且数字经济冒头后,职业教育领域不得不顺应数字化转型这一趋势,因为数字化转型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给学生更个性、更灵活的学习体验,虽然如此但职业教育在数字化转型时还有很多阻碍,这是限制它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近五年国内外职业教育行业的数据和实践可知,技术、组织、文化方面的问题特别明显,比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慢致使一些职业院校难以满足大规模在线教学需求,教师大多数字素养不够使新技术难以派上用场,传统教学观念太根深蒂固阻碍了数字化理念的普及 [1]。在这种情况下,本研究对 5 所职业院校进行了多案例分析,系统地探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阻碍因素,采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方法,从技术、组织、文化这三个方面剖析现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突破办法,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数字能力、重新构建组织架构、营造数字文化氛围等,想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研究成果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很重要,也能给相关制定政策的人和院校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2、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障碍因素与突破路径分析
2.1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障碍因素
职业教育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之际遭遇诸多阻碍且技术方面的问题尤其凸显,其中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限制转型的关键瓶颈,虽然这几年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信息化投入每年都在增多,但不少职业院校硬件设施还是陈旧、网络覆盖也不足,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情况更明显,统计数据表明 2022 年全国职业院校平均数字化设备更新率为 45% 比普通高等教育的 68% 低很多,并且各校都存在数据孤岛的情况即不同系统缺乏互联互通从而影响教学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还有教师数字素养不高也是重要阻碍因为好多教师面对新兴技术适应不了进而不能把数字化工具有效地融入教学实践致使技术应用只停留在形式上。
组织与文化层面的障碍也需重视,因为传统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大多以层级化、集中化的结构为核心,其组织架构僵化,在灵活性与协同性方面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并且在管理机制上,现有的制度支持数字化变革的力度不够,例如绩效考核体系未充分考量数字化教学成果的应用价值,再加上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让这个问题更严重,由于有些教师和管理者仍偏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觉得数字化手段或许会减弱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对新技术的引入比较保守,这种抵触观念既限定了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行的空间,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2]。
2.2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突破路径
上述障碍面前,把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当作首要任务并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要从硬件升级与软件优化两方面切入,即不但要在资金上加大职业院校数字化设备的投入以保证校园网络全覆盖并慢慢淘汰老旧设备,而且要推动教育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来达成教学资源精准匹配与动态共享的目标,就像这几年某些试点院校部署智能教室和虚拟仿真系统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学习兴趣提高了不少的情况,另外还得建立统一技术标准促使各院校数据互通以便给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提供方便。
与此同时,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相当重要,要开展专项培训、工作坊和在线课程等多种形式的工作来助力教师掌握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灵活用于课堂实践,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不只是培养技能还要重视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以便他们主动探寻新教学模式,另外重构组织架构也很关键,职业院校要渐渐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走向扁平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并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基层团队以提升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并且把数字化教学成果放进考核指标体系就能调动起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最后营造浓郁的数字文化氛围也不可或缺,举办数字化教学竞赛、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能促使师生一起参与数字化转型实践从而推动观念与行为的根本性转变。
2.3 多案例实践研究结果与讨论
5 所职业院校经多案例研究后发现,数字化转型时不同院校的表现与成效差别很大且共性问题仍不少,就像东部某省的一所示范性职业院校,它较早开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且教师培训项目也是同步进行的,所以数字化教学覆盖率达 80% 还多且学生满意度提高了不少,而另一所西部地区的院校呢,资金不够且技术支撑也不足,数字化进程大大落后且教学质量改善有限,这些事例显示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不单是技术条件说了算,组织管理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更深,因此以后职业教育要更多地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型策略并考虑区域特性与院校实际需要,慢慢缩小发展差距以达成高质量教育的目标[3]。
3、结论
职业教育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技术革新、教育公平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意义重大,但其存在的深层次障碍不可小觑,有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差、教师数字素养低、组织结构不灵活、文化观念落后等都阻碍了转型进程,经多案例研究发现,要突破这些障碍需从技术、组织和文化这三个维度共同努力,其中加强智能化学习环境建设是基础,提高教师数字能力是核心,构建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是保障,营造开放包容的数字文化则是关键的推动力,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年在全球规模不断扩大,2022 年中国职业院校在校生超 3000 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既是应对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战略之举也是达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选,本研究能给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好操作的路径参考以助力职业教育在数字经济时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恩情 , 张继雅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困境与破解路径 [J]. 继续教育研究 ,2025,(08):44-51.
2. 王晶晶 .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17):173-176.
3. 刘涓楠 , 常颖 , 苏畅 , 张之行 . 数字化转型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5,(03):117-120.
作者简介:
李艳(1986.07-),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冯丽荣(1987.02-),女,汉族,陕西宜川人,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学学会 2024 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4SZX054 项目名称: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学学会 2025 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 : 2025SZX003 项目名称:AI 赋能高职院校“教 - 学 - 评”一体化数字化转型机制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