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儿童“整本书阅读”过程性指导策略
顾娟娟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一、儿童 “整本书阅读” 面临的传统困境
(一)个体差异难以兼顾
不同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存在个性化差异,但在传统的小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指导方式和进程,而无法充分满足不同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当每个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速度存在差异时,采用标准化、同一性的指导方式会使得一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小学生可能会觉得内容过于简单,而丧失阅读的兴趣;而阅读能力较弱的儿童则可能跟不上进度,产生畏难情绪。
(二)过程性跟踪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更多的关注小学生的阅读结果,比如是否从文章阅读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能否通过阅读完成了相应的任务,而对儿童的阅读过程缺乏足够的掌握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很难把握小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观察小学生遇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进而无法掌握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方式,使得以后的指导缺乏足够的针对性。
(三)互动交流匮乏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小学生阅读更多的是小学生自主的、个体的行为,而不是小组合作或集体合作的行为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同伴交流和师生交流缺乏导致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充分的交流和解答,使得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局促不前,进而使得他们逐渐对阅读产生了畏难心理,并且逐步丧失对阅读的兴趣。
(四)评价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以读后感为主,并附带其他的书面测试。评价内容更多的侧重于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他们往往忽视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现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得教师无法充分的评价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无法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在未来生活中得到长足的进步。
二、数字赋能儿童“整本书阅读”过程性指导策略
(一)“数字化” 加持,实现 “儿童整本书阅读” 指导模式的创新
1. 多媒体资源打破传统指导的局限
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能够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视听信息,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数字化赋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来理解阅读文本的历史背景,并通过动画演示等方式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与此同时,多媒体文化资源还能够更好的创设生动的阅读情景,让小学生更好的在自己熟悉的情景中理解书籍中所描绘的世界。教师还应该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阅读指导的拓展,让小学生在更多类型的文本阅读中丰富自我,并通过不断收集小学生面对不同文本理解的表现,进而进行更加直观的引导。
2. 在线互动平台构建新型指导生态
在线互动平台是小学生阅读教育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的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发展,在线互动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小学生在互动平台上随时查阅教师发布的阅读任务和阅读材料,使得教师的评价具有及时性,能够对小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反馈。在线互动平台的发展还有助于促进小组合作和同伴交流的开展,小学生在平台上进行阅读讨论话题的分享,让小学生与同伴进行回应和补充,促进他们思维发散和综合能力发展。
3. 以生动多元方式激发儿童阅读兴趣
数字化工具的发展使得小学生游戏化阅读逐渐变成可能,小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并在阅读完成后能够获得各种积分奖励,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也使得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另外,互动式阅读工具让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让小学生可以通过书中的动画、音效等方式来增强阅读的体验感。数字化平台上展示的各类阅读活动,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展示自我和展示自己阅读成果,让他们在数字化平台上尽情的表现自我,进而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并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价值。
(二)丰富 “儿童整本书阅读” 过程性指导策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 依据不同书籍类型采用针对性指导策略
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育指导过程中,需要依据书籍类型进行不同类型的教育指导。对于童话类的书籍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的动画片段或讲述相应的情景背景来进行问题的导入,让小学生能够及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相应的情节有一定的铺垫。对于一些叙述性的文章,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故事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他们能够详细的描述故事的整个情节,并通过事情的描述来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而对于科普性的文章,教师更加注重文章内容的科学性,让他们能够通过文章的阅读掌握科学知识,并能够理解现实中的自然现象。教师可以充分的展示相应的实物图片让他们对书中的知识具有更加直观的理解,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他们充分的交流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过程中。
2. 根据儿童认知水平实施分层指导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发展存在个性化差异,在儿童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实施分层指导的策略。为了更好的实现过程性评价,教师应该充分关注低知识认知水平的儿童,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挥更多的阅读兴趣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更多的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进行情景导入。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细致的指导以帮助他们克服生字等问题,让他们能够及时跟上阅读进度。对于已经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更加注重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文本内容,并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思考,及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交流他们的阅读感受,让他们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
对于认知能力较强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能够理解复杂的文本内容和较为深刻的思想主题。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关注他们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选择更加多样化的书籍来进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让他们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批判,鼓励他们进行创意写作,让他们充分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关注过程性的表现,而不是单纯只看最后的结果,关注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小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成长与进步,并及时改正他们一段时间内的不足,让他们更好的调整自我和发展自我。
三、结语
在儿童整本书阅读教育过程中,儿童难免会遇到各类的问题,教师的指导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随着教育方式的优化,实践中的问题会逐一解决。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依赖数字化工具的赋能让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兴趣,并能够在阅读中充分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以最终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大安 .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生智慧阅读创构策略 [J]. 作家天地 ,2025,(21):70-72.
[2] 张夏莲 . 依托学习任务群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22):58-60.
[3] 张莉 , 王玉玉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游戏化设计与实施[J]. 新教育 ,2025,(19):42-44.
课题:数字赋能儿童“整本书阅读”过程性指导的实践研究(ZD202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