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在音乐当中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

作者

杨卿轩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830023

一、引言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当历史的风烟缓缓散去,丝绸之路那悠悠驼铃,似乎依旧回响在广袤大地,诉说着往昔商贸与文化交流的传奇。这条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非欧的商贸通道,不只是一条物质交流之路,更是一条音乐文化传播与融合的璀璨星河。

从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到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再到如今 “一带一路” 倡议的蓬勃发展,丝绸之路历经数千年,跨越万余里。它不仅是贸易往来的通途,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沿线各国的音乐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犹如一部宏大的史诗,记录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点点滴滴,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沿着丝绸之路,来自中原的古老雅乐、西域的热情歌舞、中亚的神秘旋律、西亚的独特音韵以及欧洲的古典乐章相互交织碰撞,共同奏响了一曲气势恢宏的音乐交响。在这一过程中,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多元一体、独具特色的丝绸之路音乐文化景观。这种文化景观不仅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的宝库,也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音乐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去探寻其奥秘。

如今,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回望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不禁为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所震撼。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传承和创新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未来文化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二、溯源:丝绸之路音乐的历史脉络

(一)丝绸之路的源起

1877 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 研究的成果》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 年至公元127 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 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根据史料记载,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地区开始了丝绸的贸易 ,“大宛之迹 , 见自张骞”。其实张骞出使西域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征服匈奴,并不是为了中西间的贸易往来,但是这一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是汉代开辟的一条商贸通道,西汉时期 ,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 , 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丝绸之路是指从长安到罗马的陆上通道。 此通道包含南北两条支线,这两条线路共同构成了人们所说的“陆上丝绸之路”。

(二)丝路萌芽期:音乐文化的初步交融(秦汉-- 魏晋南北朝)

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雏形开始显现,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联系逐渐加强。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一条连接中原与西方的贸易通道逐渐形成,音乐文化的交流也随之拉开帷幕。这一时期,胡乐东渐成为音乐交流的主要趋势,西域的乐器、乐曲和音乐风格开始传入中原地区。细腰鼓、法螺等西域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为中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细腰鼓,其形状独特,腰部纤细,两端膨大,击打时能发出清脆而富有节奏感的声音,常被用于宫廷和民间的音乐表演中,为音乐增添了灵动活泼的色彩;法螺,作为一种宗教乐器,其低沉而悠远的声音,在宗教仪式和庆典中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也让中原地区的人们感受到了西域宗教音乐的神秘魅力。

(三)丝路鼎盛期:唐朝音乐的开放包容(唐朝)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丝绸之路迎来了鼎盛发展。国力的强盛、文化的繁荣以及开放包容的政策,使得唐朝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音乐领域,唐朝广泛吸收西域和外来音乐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融合态势。​唐十部乐,作为唐朝宫廷乐的代表,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音乐的多元性。唐十部乐中,除了《燕乐》和《清商乐》两部为华夏文明正统宫廷乐外,其余八部均为外来音乐文化,包括来自西域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来自中亚的《安国乐》《康国乐》,来自印度的《天竺乐》,以及来自朝鲜半岛的《高丽乐》。这些外来音乐各具特色,龟兹乐以其热烈欢快的节奏、丰富多变的旋律,展现出西域音乐的热情奔放;天竺乐则带有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其曲调悠扬空灵,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它们与中原音乐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唐十部乐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

(四)丝路延续期:音乐文化的沉淀传承(宋-- 清)

宋至清时期,丝绸之路虽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经历了诸多变迁,但其作为文化交流通道的作用依然存在,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在持续进行。这一时期,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与民间音乐紧密结合的特点,音乐在民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三、瑰宝: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丝绸之路沿线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风格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音乐风貌。这里既有中原音乐的典雅细腻,又有西域音乐的热情奔放,还有中亚、西亚音乐的神秘深邃,以及欧洲音乐的庄重严谨。这些风格各异的音乐元素在丝绸之路的交流与碰撞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的风格特色。

中国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作为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集中体现了这种多元融合的风格特色。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集歌、舞、乐于一体,其音乐体系极为复杂,融合了古代西域音乐、阿拉伯音乐、波斯音乐以及中原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的元素。它的曲调丰富多样,既有悠扬婉转的抒情旋律。

四、传承:千年弦音的延续与坚守

在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传承历程中,民间传承犹如一条坚韧的纽带,将古老的音乐记忆代代相传。民间艺人作为音乐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他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丝绸之路音乐的精髓传递给后人,使这些珍贵的音乐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维吾尔族民间艺人对十二木卡姆的传承,便是民间传承的一个典型代表。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音乐的集大成者,其内容丰富、结构复杂、表演形式多样,是维吾尔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由于十二木卡姆没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其传承主要依靠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在过去,维吾尔族民间艺人常常聚集在一起,相互学习、交流十二木卡姆的演唱技巧和表演经验。他们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方式,将十二木卡姆的演唱技艺传授给下一代。

总之,古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交流对推动东西方 文明的融合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音乐 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的音乐传 统,也为当代的音乐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素材,推动着当代音乐文化的创新与进步。

作者简介:杨卿轩(2000.12.24),女,辽宁省海城市,汉族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83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