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标准管理中的风险与控制策略

作者

冯京波

唐山环宇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4000

引言:在当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建筑行业的招投标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程序不严格遵循规范操作、人为因素过度干预等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容易导致经济纠纷的产生,使参与各方陷入不必要的法律争端和经济损失之中,更可能为工程项目埋下质量隐患,对建筑物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本文将基于对建筑行业招投标现状的深入洞察,全面且细致地剖析招投标各环节中所潜藏的各类风险,并结合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工程项目管理者在招投标管理工作中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践指导,助力提升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性、透明度和规范性,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标准管理中的风险表现

(一)需求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在项目招标管理的初始阶段,需求管理是使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并持续推进的抓手,该环节的风险集中在需求风险与决策风险两个方面,前者是指采购需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后产生的变动情况,好比项目投资金额在市场波动、政策调整或资金链问题而增减;施工周期也会因设计变更、环境因素或审批延迟而相应延长或缩短。这些变化不单单会对招标文件的编制产生影响,也容易致使投标方报价偏差而出现项目成本增加或延误工期等情况。决策风险更多是源自于项目在前期规划过程中的不足而使得招标方案出现一定缺陷,项目范围因为界定不清晰使得部分关键内容没有被纳入招标文件中,使其后期不得不补充采购而增减协调成本。

(二)文件编审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信息风险主要体现在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或数据不准确都会使投标人对项目需求的理解存在较大出入,进而影响到投标方案的合理性,技术参数模糊、工程量清单遗漏或合同条款表述不清等情形也会出现复杂的后期争议情况,甚至项目在后续执行阶段出现更为频发变更情况,让成本与造价控制工作变得愈发困难。招标方式选择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评价方法的制定存在一些不恰当指出,招标人在选取最低价评标或综合评估法时会更加依赖投标人的信用等级,却在技术方案可行性、施工组织能力维度上有所忽略;这种在单一维度上的评估方式特别容易滋生出串标、围标等违规行为,最终让真正具备实力的企业丧失竞争优势。

(三)评标定标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评标定标管理是招投标标准管理中的核心环节,这一过程中所存在的潜在风险类型也是最为复杂的,其主要类型如表1 所示。

表1 评标定标过程的主要风险类型

二、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标准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科学编制标准招投标文件

在编制投标文件的进程里,相关施工企业必须严格遵照项目工程的设计图纸,深入理解业主提出的具体要求,就如质量标准、工期要求、安全规范等,使得投标文件内容的全面性和合规性均处在较高水准。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招标文件中应清楚的划分出工程项目的施工范围以及各个施工分部分项工程,由此帮助施工企业准确预估工程难度,并且合理预测各项资源的需求总量,防范在施工范围划分后出现疏漏或是重叠的问题,为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增添助力。除此之外,也不能遗漏对投标材料进行系统性总结,也就是说要对施工环境、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等细节之处进行详尽描述与界定,使施工企业拥有充足的决策依据;施工企业还需加大对投标文档的编制与审核力度,启动内部沟通机制与设计部门保持密切交流,反复核实编制过程中发现的任何疑问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降低因设计方案变动而致使施工费用增加或工期延误等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二)加大招投标标准管理制度

招标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责表现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障招标活动合法性与公正性等方面,面对招标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公平、恶性竞争现象,招标管理部门必须实施有力的管理行动,使整个招标流程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有序开展,进一步强化市场行为的规范化水平,由此做到有力遏制潜在风险因素。在法律依据方面,招标管理部门应严格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等相关法规,对招标公告、招标邀请、资格预审通知和资格预审文件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审查,如果发现存在问题或违规行为就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并且出具相对应的整改手段。为维护招标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招标管理部门还需通过适用的法律程序对施工企业的招标活动进行管控,但要注意在此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程度,并且要把对投标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核实;对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建立有效的投诉与申诉机制来确保所有参与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等内容都覆盖到。招标管理部门还应制定严格的招标监督制度,并且要将其落到实处,该制度应囊括招标文件的审核程序与标准,使招标文件内容合法、合规;还应深化对招标行为的监督,使招标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处在公开状态,信息透明且没有隐瞒或暗箱操作,彰显出良好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三)细化招投标标准合同管理

为加强投标合同管理的规范性,企业应当设立专门负责投标合同管理的部门或指定专业人员,并将其管理责任和权限清晰的划分出来,使投标合同从起草到执行、变更及履约管理等各个环节均获得谨慎、细致的处理。企业还应该制定详细的投标合同管理流程,由此为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出明确的操作指南和审批流程,并且要对每一步都进行合规审批,将最终结果详细记录在册,这样一旦日后有需要便可以及时追溯到具体的操作或决策。在投标合同文本的编制上,企业应将建筑工程相关行业部门推出的标准化施工合同文本当作范本,指导招投标相关人员进行合同文件的规范化管理。企业还需系统审查项目招标文件中的标准合同模板,并且要对其中的欠缺之处加以修订,应充分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将潜藏的合同风险点清晰标示出来,并依从项目具体状况对合同条款进行适当修改与优化;企业还可以依据《招投标文件格式及示范条款》提供的标准格式及示范条款,帮助招投标相关人员规范标准招投标文件的编制,不但能够达成招投标文件编制效率的明显提高,还可以使招投标文件呈现出较高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从源头上奠定合同管理和执行顺利进行的基础。

结语:总之,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标准管理中的风险及控制策略进行深度剖析,起到可以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静竞.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标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4,(08):73-74+77.

[2]王鑫宁.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标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3,(2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