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融入” 机制下医院基层党组织在临床工作的引领作用研究
李川江
湘潭市口腔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1
关键字:三融入机制;医院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引言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临床工作的引领作用愈发关键。“ 三融入” 机制作为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如何通过融入临床业务流程、人才队伍建设及文化塑造,破解党建业务 “ 两张皮” 问题,成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实践,剖析 “ 三融入” 内涵,探究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引领路径与实效,为强化医院基层党组织功能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 三融入” 机制的内涵剖析
(一)融入临床业务流程
将党组织工作深度嵌入临床诊疗全流程,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岗、组建党员突击队等形式,在疑难病例会诊、重大手术决策、医疗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发挥引领作用。借助党建工作与业务例会结合、党员业务骨干带头开展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党建与业务目标同向、工作同频,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
(二)融入人才队伍建设
以 “ 双培养” 机制为核心,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搭建党员示范岗、青年医师导师制等平台,强化政治引领与专业能力双提升。通过党组织主导的人才发展规划,统筹人才引进、继续教育、职称晋升等环节,既注重业务能力培养,更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锻造德才兼备的医疗人才队伍。
(三)融入医院文化塑造
以党建文化为引领,将红色基因与医院历史文化、行业精神深度融合,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医德楷模评选、廉洁警示教育等形式,营造“ 以患者为中心” 的服务文化、精益求精的专业文化和廉洁自律的职业文化。以文化凝聚共识,增强医护人员使命感与归属感,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二、引领作用的多维度呈现
(一)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基层党组织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定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与医疗规范培训,将 “ 以患者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深植医护人员心中。党员带头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在病历书写规范、诊疗流程优化、医疗安全核查等环节发挥模范作用,形成 “ 党员监督岗 + 群众反馈” 的双向监督机制,有效降低医疗差错率。同时,党组织推动信息化手段应用,例如搭建党员志愿服务平台,优化预约挂号、检查检验等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就医等待时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党员冲锋在前,组建应急医疗队伍,以高效救治和人文关怀提升患者满意度,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实际成果。
(二)促进学科发展创新
基层党组织以战略眼光统筹学科发展规划,通过组织党员专家参与学科方向研讨、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落地。在科研创新方面,设立党员科研先锋小组,围绕临床难题开展技术攻关,申请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党组织还注重国际交流合作,鼓励党员骨干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引进前沿诊疗技术。例如,在学科建设中,党组织牵头建立 “ 党员专家 + 青年医师” 创新团队,研发新型诊疗方案,提升学科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助力医院打造特色专科品牌,推动学科整体发展迈向新高度。
(三)增强团队凝聚力
党组织通过丰富多样的组织生活,如主题党日、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医疗技能竞赛等活动,增强团队的向心力与协作意识。建立党员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医护人员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心理疏导与帮扶支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关键环节,党组织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发挥民主评议作用,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此外,党组织还注重团队文化建设,挖掘科室历史故事与先进事迹,打造科室文化品牌,让医护人员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形成强大合力,携手应对临床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实现个人成长与医院发展的双赢。
三、实践案例深度解析
(一)案例医院介绍
选取(二甲专科)医院作为研究案例,该医院拥有 11个临床科室、130 余名医护人员,年门诊量超 10 万人次,承担着区域牙病防治、教学科研等多重任务。近年来,医院党委以 “ 三融入” 机制为抓手,将党建工作与临床业务深度融合,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模式。医院基层党组织架构完善,设有临床党支部 4 个,党员占比达 50% ,为 “ 三融入” 机制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 三融入” 举措及成效
在融入临床业务流程方面,医院党委推行 “ 支部建在科室上” ,在各临床科室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技术攻关小组,针对急难病症诊疗等难题开展联合攻关。例如,口腔功能党支部牵头建立 “ 老年口腔修复突击队” ,优化诊疗流程,将缺牙患者从入院到恢复咀嚼功能做到一站式完成,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例如,口腔美学支部牵头建立“ 夜间门诊服务队” ,针对学生、幼儿群体开通专门的延时夜间门诊,解决其白天无法抽出时间就诊的难点,有效提高了就诊率。在融入人才队伍建设上,实施 “ 双培养”工程,三年来共将 10 余名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6 余名党员晋升为科室负责人;同时开展 “ 党员导师制” ,由资深党员专家带教青年医师,促进人才快速成长。在融入医院文化塑造中,通过举办 “ 党员先锋岗” 评选、“ 医者仁心” 主题演讲等活动,弘扬医院文化,患者满意度从 85% 提升至
。经过实践,医院成功创建 2 个市级重点专科,科研成果数量增长100% ,真正实现了党建与临床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同类医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范本。
四、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面临挑战
首先,思想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医护人员将党建工作与临床业务割裂,认为党组织工作会挤占业务时间,参与积极性不足;部分党员干部对 “ 三融入” 机制理解不深,工作开展流于形式,未能实现深度融合。其次,机制建设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难以量化党建对临床工作的实际成效,导致激励与监督机制缺位。此外,资源配置矛盾突出,基层党组织人力、物力有限,在协调业务发展与党建工作时,常因资源不足而顾此失彼。同时,随着医疗行业快速发展,新的管理模式与技术应用不断涌现,党建工作如何与时俱进,适应临床工作新变化,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挑战,需从多维度构建应对体系。在思想层面,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强化 “ 党建引领业务” 的理念,引导医护人员认识到党建工作对提升医疗服务、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 “ 三融入” 机制内涵,提升工作能力与创新意识。在机制建设上,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医疗质量、学科发展、患者满意度等业务指标与党建工作成效挂钩,形成双向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对在 “ 三融入” 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与团队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参与热情。在资源配置方面,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力度,通过优化人员配置、设立专项经费等方式,保障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此外,积极探索 “ 党建 +′′ 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如开展线上党建课程、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效率与覆盖面,实现党建与临床工作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五、总结
本文围绕 “ 三融入” 机制下医院基层党组织在临床工作的引领作用展开研究。先剖析 “ 三融入” 内涵,接着从提升医疗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增强团队凝聚力等维度阐述引领作用,结合实践案例展现成效,分析实施中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表明,“ 三融入” 机制能推动党建与临床深度融合,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思路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