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实施路径

作者

李媛媛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  210019

引言: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内容,如何有效融入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关键问题,项目式学习凭借其问题导向、实践探究特点为劳动教育跨学科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当前劳动教育实施中仍存在学科壁垒明显、实践场景局限等问题,通过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构建资源整合、学科融通、成果评价三维实施框架探索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实施有效路径,为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一、项目式学习融入小学劳动教育准备策略

资源整合方面学校应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类资源,构建完整资源支持系统。构建师资资源库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打破学科边界,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教师团队中需包含各学科骨干教师、劳动技能专长教师以及校外劳动教育指导专家,共同参与项目设计与实施;建立场地资源库,整合校内实验室、劳技教室等场所,拓展校外社区农场、博物馆等实践基地为项目实施提供多元场景支持;完善材料资源库,汇集传统农具、手工工具等实物资源,收集教学视频、图文资料等数字资源满足项目开展多样化需求;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联结家长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路径规划方面需科学设计项目实施路径,确保劳动教育目标达成。明确年级劳动主题,低年级可围绕生活自理、植物种植等主题,中年级可聚焦手工制作、环保创意等主题,高年级可拓展至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主题,形成螺旋上升主题序列;制定学科融合地图,梳理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点与劳动教育联结点,绘制跨学科知识关联图谱为项目设计提供内容支撑;设计项目实施流程,包括问题情境创设、小组协作等环节确保项目实施系统性;建立资源调配机制,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分配时间、人员等资源,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二、项目式学习推进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学科融通方面需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科知识与劳动实践深度融合。构建主题式融合模式,以劳动项目为中心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自然融入项目实施全过程。如校园微田园项目中语文学科结合植物描写文学作品阅读与创作,数学学科可进行种植面积测量与产量统计,科学学科可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美术学科可设计园艺景观,实现多学科知识在劳动情境中自然渗透。采用问题导向融合模式,从劳动实践中提炼真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节水护卫队项目中学生需调查校园用水情况,分析浪费原因设计节水装置,制作宣传材料组织推广活动,整个过程需综合应用调查方法、数据分析等多学科能力。实施工具性融合模式,将各学科工具性知识当做完成劳动任务基础支撑,如测量工具使用涉及数学计量知识,说明书编写需要语文表达知识,作品展示需要艺术审美知识,各学科知识工具性特点在劳动实践中得到凸显。

开展文化性融合模式,挖掘劳动文化内涵和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建立联系,通过探究农耕文化、工匠精神等劳动相关文化内容,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与价值观念。任务驱动方面需设计层次分明任务链,推动项目有效实施。创设真实情境任务,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问题或社会热点议题当做项目起点,增强学习真实感与必要性;设计主线核心任务,围绕项目主题设置挑战性任务,当做项目开展核心线索;分解递进式子任务,将核心任务分解为难度递进、逻辑相连子任务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完成;设置拓展性任务,为不同学习水平学生提供多层次挑战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项目式学习深化小学劳动教育反馈策略

成果展示方面需搭建多样化平台,全面展现学生劳动成果与学习收获。开展作品展示活动,设置实物作品展、技能展示会等形式展示学生在项目中创造物质成果,如组织绿色生活创意展,展出学生使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工艺品,既展示劳动技能又传递环保理念。举办成果汇报会,通过口头报告、小组演示等方式呈现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与探究发现,如传统工艺探究项目中学生可制作实物样品,编写工艺流程说明创作相关故事,讲述探究历程全面展示学习成果。建立成长档案库收集学生项目参与过程中草图设计、过程记录等材料,形成个人成长轨迹档案见证学习进步。拓展社区分享渠道,将项目成果通过社区活动、网络平台等方式向社会分享,扩大劳动教育影响力获得社会认可。

多元评价方面需构建综合性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劳动教育效果。实施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项目参与全过程,通过观察记录、访谈交流等方式评估学生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表现。开展增值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进步程度,建立前测后测比对机制,关注每位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等方面进步情况。进行多主体评价,引入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项目成效。采用分层次评价标准,根据项目目标设定劳动技能、学科知识、思维方法等多维度评价指标,制定分层次评价标准满足差异化评价需求。

结论:基于项目式学习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实施路径探究表明,通过资源整合与路径规划奠定实施基础,通过学科融通与任务驱动推进实施过程,通过成果展示与多元评价深化实施效果,形成完整实施闭环,此实施路径能有效突破学科壁垒,创设真实劳动情境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不同年龄段适配项目模式,深化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完善师资培养体系,推动劳动教育跨学科实施常态化、系统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育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劳动课程实践研究[D]. 2024.

[2] 王坤 . 基于 STEAM 理念的小学劳动课程项目式学习研究 [C]//2023 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 山东省邹平市韩店镇中心小学, 2024.

[3] 刘杨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J].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