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媒体时代下构建小学德育立交桥新路径的探究

作者

鲍梦楚

洛阳市孟津区河阳小学 河南省 洛阳市 471012

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这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德育立交桥新路径,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覆盖面。通过分析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德育工作的影响,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路径和策略,以期为新时代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小学德育;德育立交桥;路径创新;协同育人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媒体时代悄然而至,以其信息传播的全面性、交互性和即时性,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小学德育工作,全媒体时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德育模式在信息传播渠道、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迫切需要进行创新与发展。因此,探索全媒体时代下构建小学德育立交桥的新路径,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

(一)现实背景:新时代呼唤新德育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更使信息内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新时代的教育早已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范畴,转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在此背景下,“新德育”应运而生,它强调德育工作的创新性与实践性,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与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

(二)现状问题:整合与混合的双重挑战

小学德育工作面临“整合”与“混合”挑战,德育资源分散,缺乏整合,效果不佳;传统与新媒体德育手段虽混合使用,但缺乏规划,连贯性与针对性不足。需思考如何整合资源,构建系统化德育体系,并明确界限,确保融合新媒体优势同时坚守传统精髓。

(三)研究意义:德育立交桥整合样态的深远价值

构建小学德育立交桥“整合样态”对提升德育实效至关重要。整合德育资源,形成系统化体系,可解决分散、不连贯问题,促进深度融合。此样态结合传统与新媒体德育,保留传统底蕴,汲取新媒体优势。研究它还有助于理论与实践融合,为新时代小学德育提供坚实支撑。

二、理论框架:文献综述与研究定位

(一)理论基础

回顾德育理论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道德教化到现代的公民教育,德育始终承载着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在全媒体时代,德育理论需与时俱进,融合信息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理论体系。

1.童心呵护与成长促进

童心呵护与成长促进理念强调在教育实践中应尊重并捍卫儿童的纯真天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全媒体环境纷繁复杂的背景下,此理念显得尤为迫切。小学德育工作需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通过科学引导与合理干预,助力儿童在信息洪流中健康成长。国家核心价值研究中心主任陈秉公教授(2001)指出,德育工作的核心在于塑造儿童的“全面人格”,这与童心呵护与成长促进的理念不谋而合。

2.全媒体时代的德育新机遇

借助全媒体平台,德育信息得以迅速传递,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影响力显著提升。国内外研究均表明,新媒体为小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创新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微信、钉钉等社交平台与学生互动,增强道德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整合德育资源,为小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德育服务,实现德育工作的精准施策。

3.德育立交桥的多元化整合模式

德育立交桥作为一种立体化的德育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德育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德育立交桥的整合模式更加多元,包括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家校社的紧密协作等。通过构建德育立交桥,不仅实现了德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还极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当前研究的缺口

前人德育研究聚焦内容创新、方法改进及效果评估。全媒体时代下,这些研究滞后,未充分考虑信息传播技术变革影响。当前需解决:高效整合多维度德育资源并共享优化;精准筛选整合德育内容,创新形式;构建科学全面可操作的德育评价体系。

(三)设计理念

1.尊重个体差异,以遵循儿童生长为基点

在德育工作中,需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以遵循儿童生长为基点,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方案。通过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构建新路径,以追求儿童幸福为支点

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拥有幸福的人生。在全媒体时代下,构建德育立交桥新路径时,应以追求儿童幸福为支点,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情感体验。

3.融合全媒体资源,以创新德育方法为要点

构建德育立交桥新路径,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融合全媒体资源,以创新德育方法为要点。利用多元化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德育内容生动化、形象化。

三、研究设计:方法论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全面深入地探讨全媒体时代下小学德育立交桥的构建问题。研究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系统地梳理国内外关于德育理论的历史演变、核心要素以及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特征、新趋势。其次,设计包含多维度问题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于全媒体时代德育工作的真实看法与宝贵建议。再次,开展深度访谈以获取更加细腻、深入的信息,并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有效路径和实施策略。最后,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结果进行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

四、研究实施

(一)全媒体时代德育立交桥构建路径的探索与规划

基于广泛的问卷调查与深入的访谈分析,本研究精心规划了全媒体时代小学德育立交桥的构建路径,旨在通过以下三大核心策略实现德育工作的全面升级与深度渗透:

1.德育资源的全方位整合与共享

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打破界限,实现德育资源的无缝对接与高效共享。学校层面通过校园简讯、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德育资讯;家庭层面借助即时通讯工具搭建家校沟通桥梁;社会层面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2.德育方法的创新与多元化实践

结合全媒体时代特点,积极探索并实践多元化的德育方法。例如,利用短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生动讲述道德故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志愿服务等。

3.德育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与完善

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德育工作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估。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二)实践案例分析

为验证构建路径的有效性,研究选取了本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作为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德育小达人”假期实践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云端德育课堂”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德育教学模式;“德育微电影创作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通过微电影的广泛传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依托全媒体工具,开展特色德育活动

依托全媒体工具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特色德育活动,如“红领巾广播站”、“德育实践我能行”和“德育主题班会”等。这些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而且有效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五、研究成效:效果评估与反思

全媒体时代德育立交桥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探索。未来研究应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全媒体技术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加强德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机制建设,完善德育评价体系,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并关注德育工作的长期效果,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秉公. (2001). 为德育科学构建理性框架. 吉林大学德育科学系.

2.立德:为青少年架设“立交桥”. (2015).

3.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建构及实施路径. (2023).

本文系洛阳市(信息化教育教学类)课题2024年度课题《全媒体时代下构建德育立交桥新路径》(课题批号:LYKT2439006)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