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垦基层纪检监督执纪的难点与对策
朱平
广东农垦红江农场有限公司
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进为国有企业纪检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广东农垦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内外市场同步开拓的跨国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承担着深化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建设等多重任务,基层纪检工作是确保上述任务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督执纪工作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纪检效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单位整体治理能力的提升。本文将聚焦广东农垦基层纪检监督执纪的典型难点,剖析其产生的体制机制根源,探索行之有效的改进对策,以期实现纪检工作与中心工作协同并进。
一、广东农垦纪检监督执纪的难点
(一)岗位设置具有交叉性,监督职责履行存在挑战
在广东农垦集团中,基层纪检机构设置普遍采取“兼职”模式,如纪委书记同时担任分管生产、财务或人事等部门的管理职务。这种组织安排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强干部综合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带来监督职能与业务职能交织的问题。由于纪检干部在业务工作中身兼数职,在处理事务时需要在监督职责与业务目标之间进行平衡,容易出现定位不清、界限不明的现象。在一些决策环节中,监督建议的提出可能受到职责融合的影响,执行层面存在协调空间。这一情况对监督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加强制度规范,确保监督职责在融合背景下依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二)纪检队伍力量相对精简,日常监督工作覆盖压力较大
广东农垦基层单位广泛分布,涉及产业链条长、业务种类多,基层纪检工作需要覆盖多个业务环节。然而,由于受限于编制与资源配置,许多基层单位纪检人员数量相对有限,形成“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工作格局。在日常监督中,纪检干部不仅要参与制度执行、问题排查,还需承担线索处置、谈话提醒、廉政教育等多项任务,工作量较大,对人员的专业素质、统筹协调能力和综合判断力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基层业务日益复杂,纪检干部在多任务并行推进中面临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压力,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流程优化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监督工作的系统性和精准度。
(三)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细化,制度执行效果需持续提升
当前,广东农垦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纪检监督制度体系,包括廉政风险防控、监督检查、谈话提醒等多个方面。然而在基层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制度条文存在操作性不强、细节标准不够明确的情况,导致纪检工作在实际推进中对“怎么监督、何时监督、监督到什么程度”的判断依赖个人经验。基层干部在执行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掌握不准”“落点不清”的情况,影响监督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发挥制度的指导和保障作用,需从实际出发,细化流程标准,优化责任链条,增强制度的落地性与执行力,提升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确保制度设计与监督实践的深度融合。
二、破解监督执纪难题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专责专岗建设,强化监督职能独立性和专业性
为破解基层纪检监督职责与业务管理交叉带来的执行障碍,广东农垦应稳步推进纪检组织“专责专岗”建设,实现职责边界清晰化与履职方式专业化。在组织架构上,逐步推动纪委书记与业务部门管理职责的分离,使纪检岗位人员能够全身心聚焦监督主责主业,增强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对于人员配置紧张的基层单位,可通过“片区协作 + 巡回监督”模式,由上级纪委统一调配纪检力量,建立片区协作组,对多个单位实行集中监督、交叉检查与专项督导,形成“资源整合、力量共享、监督协同”的新格局。还应结合农垦实际,设立兼职纪检员的“工作指导机制”,制定岗位职责清单、操作流程标准、监督重点清单,规范其在参与业务管理中的监督行为,防止职责模糊。强化纪检干部日常监督介入力度,将监督触角前移,融入到项目立项、合同签订、采购评审、资金支付等关键节点之中,实现“过程监督”与“结果监督”的统一。同时,推动纪委书记进入党政联席会议,确保监督意见能及时介入决策,发挥“前置把关、事前提醒”的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提升监督的实际效能。
(二)加强纪检队伍能力建设,提升监督精准度和执行力
纪检干部队伍是监督执纪工作成效的关键保障。当前,在不少基层单位,纪检干部往往面临“身兼数职、专业能力不足”的局面,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工作,从素质提升、制度保障、激励机制三方面同步发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扎实的基层纪检力量。一是要构建系统性、分层次的纪检干部培训体系,按照“新任即训、分级分类、以干代训”的思路,开展专题培训、案例研讨、业务轮训等活动 [1]。内容应涵盖纪律审查、廉政谈话、问题线索处置、审计联动等纪检业务,提升干部运用纪法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监督的能力。可结合实际设立“农垦纪检业务练兵基地”或“纪检业务比武竞赛”等平台,促进以训促学、以赛促能。二是应搭建“纪检干部成长通道”,推动优秀人员从基层向上级纪委选拔,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与晋升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与荣誉感。在制度上,完善纪检干部履职评价办法,建立纪实档案,对履职效果进行动态评估,推动干部在监督实践中持续提升。三是注重引入跨领域人才,如法律、审计、财务等专业背景人员,强化“复合型”纪检队伍建设,构建“一专多能”的人才格局,使监督工作更具专业深度与问题穿透力,从而实现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
(三)健全制度执行机制,推动监督成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
纪检监督的最终目标不仅是发现问题、规范行为,更要通过有效监督推动治理能力提升与业务工作高质量开展。为此,广东农垦应从制度执行层面着手,构建“制度—执行—反馈—优化”的闭环监督机制,实现监督与发展并进。在制度完善方面,应结合农垦产业特点、组织模式与管理流程,推动制度“下沉”,对现有廉洁风险防控、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进行适配化、可操作化调整。设立岗位廉政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将岗位职责、权力类型、风险系数相结合,对重点岗位实施分类管控。在项目、采购、用人等关键环节,嵌入“监督点位图”,实现监督前移、精细覆盖 [2]。在执行过程中,应建立“监督反馈闭环”机制,要求监督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措施,形成问题清单、整改台账与“回头看”机制,防止“一督了之”。推动纪检建议纳入党政联席会议议题,由班子成员集体研究决策,加强纪委建议的刚性执行力。在协同推进方面,应通过构建“纪检 + 业务”联动机制,设置监督协作小组,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专项监督,如农业项目建设、产业基地管理、农资采购流通等,确保监督内容与发展任务深度对接。建立“正向激励 + 容错纠错”机制,推动纪检监督从“问责导向”向“服务发展”转变,帮助干部厘清“可为”“不可为”的边界,营造既守纪律又敢担当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广东农垦基层纪检监督执纪工作的深化推进,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农垦改革发展大局的现实需要。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唯有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制度建设,优化体制机制,才能实现纪检监督与业务发展的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 李丁菲 . 基层纪检组织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几点思考 [J]. 视界观 ,2020(4):1.
[2] 张国炜 . 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切实提升基层纪检干部监督执纪能力 [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0(4):3.
作者简介:姓名:朱平,出生年月:1988.09,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广东遂溪,职务/ 职称:政工师,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