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作者

邱怀忠

渭源县教研室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的相关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从传统以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为目的转变为心理教育为目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德育教育体系,有助于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这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力的。鉴于此,本课题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了解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学校开展现状,通过调查研究,这两种教育运用效果非常不理想,深入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展开研究,促使两者的融合可以真正的应用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更能为提升德育实效性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育相融合的时代背景及基本理念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时代背景

当代中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多元化世界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知识内容,使得他们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培养期间发生转变,尤其是很多小学生一开始就有脆弱、敏感和奔溃等消极情绪,看似阳光、积极、乐观的他们其实内心世界发生变化,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现如今的德育工作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部分构成。但是目前在中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未能在教育领域和学术界达成共识,他们对于中小学德育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和方法都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相关理念

1、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

国家目前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国家积极推行各类有关于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的意见书和大纲,这些文件的出台都进一步的说明了国家层面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并形成书面上的政策支持,其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纲要中,明确肯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共同纳入学生全面发展的范围。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

德育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育人,它们通过情绪、意识以及行动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帮助,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活和学习,同时德育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二者的融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人生,并帮助学生寻找到真正的价值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主要是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是基层既不重视,又没有专业指导,在社会上缺乏广泛共识。中小学内部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效果差异很大。除了认识上的偏差和外部教育环境的影响外,还与教育工作者本身缺乏专业素养,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缺乏针对性辅导有关。另外,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中小学率先开展的,所以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深入,而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往往滞后于现实需要。因此,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特别是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与中小学生教育紧密相连,通过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尤其是在实践工作中德育教育开展存在缺失,较长的时间内学校将德育工作重点方向放在学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法制观念等方面的培养,但是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发现当前有很多的心理问题都值得去讨论和思考,基于现状,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建立新的教育教学体系来完善两者的结合。

2、在德育中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当前学校组建的心理咨询室虽然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作用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是被动的,心理咨询师需要主动参与其中,这就需要心理咨询教师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打破学生现有的被动局面。

3、在德育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尊重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德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是因为强化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人性化管理,就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这不仅可以有效的化解学生的心中的误区,还有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为此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当吸取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做法,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要更好的为学生进行服务。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学校教育目标知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以及培养,目前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进而表现为怪异的行为方式,为此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这是对学生成长保护的有效措施,同时也要积极加强对于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建立完善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最终有效的推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教育活动的开展途径和方法既是教育工作的具体表现,又是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工作效果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以此来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搭建,提升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1、德育教育活动多但缺乏系统化理论指导

在开展德育教育中,对于教师和老师的采访和调研普遍认为“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并以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为例展开陈述。但受访教师、学生当中多数人都表示出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虽然目前给学生组织出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但是因为理论指导的缺乏,使得活动成为学生的负担。针对目前德育教育理论缺乏的现状,教师会参考如“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理论,以此来辅助进行教育活动指导,确保完成现阶段的教育任务。

2、德育教育虽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欠缺实效性

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可以知道,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主要涉及主流价值观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在内的精神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形式上,学校都会围绕相关的主题内容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最常见的即主题班会、思政课、升旗演讲、社会实践等。在参与调研的老师当中多数人都表达了“德育工作是穿插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并不仅仅拘泥于以上的活动”,但学生反馈出虽然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但是内容欠缺实效性,无法贴合学生的实际问题。

3、德育教育更关注学生行为

受访老师提到德育教育虽然比较琐碎,但是对于学生教育来说非常重要,这将关系到学生个人塑造,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校风的搭建,为此德育教育更多以学生的行为为关注点,强调行为结

课题项目:本文是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DX[2024]JKS032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