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研究
彭晓玲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湾井镇人民政府 湖南永州 425603
一、引言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电子档案已成为各类机构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具有容量大、检索快、共享性强等优点,但也面临格式多样、易损毁、技术依赖度高等风险。标准化建设不仅关系到电子档案的安全与可用性,还直接影响档案的长期保存与有效利用。国际上 ISO15489、OAIS 等标准体系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技术指引,我国也逐步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为核心的电子档案管理规范体系。但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和多样化应用需求,电子档案标准化建设仍任重道远。系统研究电子档案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对于提升我国数字档案治理能力、保障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一)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推进,电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国际层面,ISO 15489《信息与文献——档案管理》、ISO 30300 系列、ISO 14721 OAIS(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等为全球电子档案管理提供了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规范。我国制定了 GB/T 18894-2016《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29194-2012《电子文件元数据规范》等一系列国家标准,涵盖了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鉴定、开放、利用等主要环节。此外,部分行业和地方也发布了针对性较强的补充标准和操作指南,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框架。
(二)标准执行与应用现状
虽然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平衡和不充分。一方面,不同部门和地区对电子档案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力度参差不齐,标准落地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基层单位因技术能力或经费投入不足,标准执行不到位。另一方面,随着电子文件类型的丰富(如音视频、网页、社交媒体等),现有标准在新型数据载体、格式兼容和多样性处理方面尚显滞后。例如,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记录归档、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共存管理等方面,标准覆盖和指导性不足,导致实际管理中出现存档不全、检索困难、数据丢失等问题。
(三)数据安全与长期保存保障
标准化是保障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和长期保存的重要手段。国际标准强调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我国标准也逐步强化了档案存储、迁移、备份、恢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部分先进档案馆和单位探索采用分布式存储、数字签名、加密技术和定期迁移等措施,增强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可持续保存能力。然而,面对网络攻击、硬件老化、格式更新等风险,仍需标准持续更新和技术迭代,确保电子档案的“留得住、调得出、用得好”。
三、电子档案标准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标准体系与业务实际衔接不足
目前,部分电子档案标准以原则性、框架性内容为主,缺乏细致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可执行细则。标准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导致基层单位在标准落地、业务融合、具体实施中存在困惑。例如,标准未能充分指导新型媒体档案、跨平台数据归档等业务环节,影响了标准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二)技术更新带来的标准适应压力
信息技术和应用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电子档案管理不断面临新的技术挑战。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之后,原有标准难以及时涵盖新技术产生的新问题。如分布式存储下的安全性保障、智能识别下的元数据标准扩展等,都需要标准体系动态调整和快速响应。此外,国际标准与本地化实际间的兼容性和适应性也亟需进一步协调。
(三)标准化意识与专业人才短板
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不仅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撑,更依赖于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与专业素养。目前,部分单位对标准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培训和持续学习机制,导致标准执行力不强。同时,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储备有限,不能及时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新需求,成为标准化建设的瓶颈。
四、优化电子档案标准化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细化和动态更新
要在现有国家与行业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全流程的标准体系。重点加强对新型电子文件载体、多模态数据、跨部门数据流转等领域的标准细化,明确具体业务操作指引。建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吸纳新技术、新业务模式下的管理经验和国际先进标准,形成与时俱进、系统完备的电子档案管理标准网络。
(二)推动标准与技术深度融合
应加强标准与前沿技术协同发展。支持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并同步制定相关技术规范与安全标准。例如,在元数据管理、数据加密、分布式存储、智能检索等领域,建立标准试点与评估机制,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迭代良性互动。同时,加强标准在信息系统开发、档案软件选型、数据迁移等技术工程中的落地,提升标准的可操作性和技术适配性。
(三)加强宣传培训和人才培养
要加大对电子档案标准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提升全员标准化意识。建立分级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标准化知识、管理流程和技术规范的学习与考核,促进标准执行能力提升。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档案部门合作,培养既懂档案管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标准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此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持续推动我国标准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的国际影响力。
五、结论
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是提升信息资源治理能力、保障档案数据安全与高效利用的关键。当前,我国电子档案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但在标准落地、技术适应、人才保障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未来,应以完善和动态更新标准体系为核心,加强标准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强化标准执行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数字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国家档案局 . GB/T 18894-2016《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S].
[2]ISO 15489-1:2016,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ecords management— Part 1: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3] 刘建峰 . 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 [J]. 档案管理 , 2022(5): 21-25.
[4] 李娜 . 数字化背景下档案标准化创新发展 [J]. 中国档案 , 2023(10): 44-48.
[5] 张鹏 . 新技术环境下电子档案管理标准的挑战与对策 [J]. 情报杂志 ,2023(6): 101-105.
作者简介:彭晓玲(1984-2)汉,女,湖南宁远人中级,研究方向: 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