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钱巧林
上海金山石化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200540
引言
钢结构因其高强度、轻质、抗震性好等优点,在高层建筑、桥梁、体育场馆等大型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然而,钢结构安装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稍有不慎便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探讨钢结构安装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理清施工流程与技术要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建筑面积 39139.94m²,主体为钢结构,高度为 13.65m, 。外围护结构墙面采用彩钢夹芯板,屋面经岩棉板保温卷材防水处理。转运车间亦为钢结构,建筑面积 12597.37m²,主体高 10.65m ,外围护结构墙面同样使用彩钢夹芯板,屋面也采用岩棉板保温卷材防水处理。
2 钢结构施工安装重难点
2.1 精度要求高
钢结构构件制作与装配精度要求极高,微小误差便可能危及建筑整体稳固性与安全性。为提高钢构件安装准确性,引入多维度质量控制体系,包括用高精度全站仪测定空间坐标、激光测距技术精准把控距离,且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融入施工流程,确保各结构部件精确定位、无缝对接。
2.2 施工协调难度大
项目实施时,钢结构施工涉及多专业协同作业,各工序需精准衔接,一旦某个节点滞后或出错,会使整体项目工期延误、质量受损。所以,科学的施工规划与高效的统筹管控对项目顺利推进至关重要。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数字化管控,可提升各专业协作效能与数据交互能力。
2.3 构件运输与吊装过程复杂
钢结构部件体积大、重量重,其安装对起重作业技术要求极高。为确保构件安全准确就位,需精密调控提升轨迹与移动速率。本工程采用先进起重机械,并对作业人员有严格要求,要有精湛操作技能与丰富实践经验。在吊装作业中,须严格遵循施工方案,保障构件悬吊平衡与最终定位精确。
3 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
3.1 预埋件埋设
钢结构基础预埋环节决定整个建筑体系的安装精度。项目启动时,首先测定与标识关键定位参数,以基础中心线或轴线为准的地基螺栓预设参考轨迹,还有底部水平面高程基准。为保证螺栓组稳固,施工人员在埋设螺栓时,先稳固各螺栓单元及其配套嵌入式板材,再用高强度连接部件连成一体结构。建筑工程团队完成基础底板混凝土灌注、尚未进行钢筋绑扎前,必须精确部署螺栓支撑框架,要借助临时加固元件(如脚手架钢管或钢筋构件)有效锚固,以符合轴向方位和高度要求。需注意,此支撑体系务必在钢筋固定工序前安装完毕。
工程起始阶段,专业测 如基础轴线、地表水平面高程参照标识线。进行锚固螺 再用高强度联结部件组合成稳定整体。施工单位完成 确定位螺栓支撑框架,用临时性加固设施(如脚手架 数完全吻合。需强调的是,此支撑体系须在钢筋箱体结构安 支撑架和地脚螺栓。预埋质量达标的关键是支撑系统稳固,土建施 避免碰撞影响其稳定性。
混凝土浇筑前,务必二 次校核 稳固性达标方可浇筑。为确保螺栓防锈,施工人员应在螺 专人实时监测螺栓状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位移。 验收螺栓中心线位置、高程基准、外露长度等参数。 建施工过程中,需对预埋固定的地脚螺栓采取必要防 但有曲度变形的锚固螺栓构件,施工人员不得施加冲击或外力 彻底清洁螺纹部位,专业修复受损螺纹。
3.1.1 预埋螺栓框架的制作
为确保结构安装精度,钢柱基础锚栓均于工厂预制加工。以 1.80×50×6 等边角钢作连接件,将锚栓组装为刚性整体。预制构件精度要求严格:相邻螺栓中心距误差 ±2mm ,顶端标高偏差控制在 ±2 ㎜以内。
3.1.2 预埋螺栓的埋设
底部钢筋铺设工序完成后,施工人员即可进行预埋装 装 此作业应在底梁钢筋施工前进行。根据测量人员给出的轴线信息,先对预 栓组进行整体定位。 对齐预埋件上部四根固定角钢已提前量测并标注的纵横中心标记,使其与测量定位基准完全重合 接着,用水准仪器测量埋件四角螺栓顶部高度,若标高不符要求,可在下部固定角钢的四角用钢筋或角钢进行找平处理。
3.1.3 预埋加固
钢柱地脚螺栓预埋时,根据钢柱底板孔位设置同尺寸套板在安装时固定在预埋螺栓顶部,尾部用钢筋焊接在基础钢筋上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跑偏。预埋质量控制,重在位置精准与支撑系统可靠。为免浇筑致移位或变形,支撑体系要有足够刚度且实施多重加固:支架基座与底板钢筋牢焊,四周加刚性支杆,一端连主结构,一端固于基坑底板钢筋网;基础梁钢筋绑扎后,预埋单元与梁体钢筋整体焊接。螺栓定位前后,都要反复校验平面位置和标高,保证施工精度达标。
3.2 钢柱吊装
钢结构施工时,主体框架由 为保证构件吊装安全、精确,要根据构件自重与吊装点位 、稳定索具、专用工具箱和手动工具。安装前, 员要依据立柱底部标高参数,预先调整地脚螺栓的紧固螺 平垫片,即在立柱四角放置垫片,由测量人员监测水 垫片与基础面、柱底接触区要均匀密实,此方案用于混 ,先把柱底板穿入地脚螺栓组放在调好的螺母上,再调整 偏差符合规范要求后,安装压板、紧固螺栓,完成立柱定位安装工序
在完成钢梁与对应钢柱的吊装作业并完成校正后,应立即告知土建施工团队实施地脚部位的二次灌浆工序,以增强钢柱的稳定性。当钢柱内需填充混凝土时,施工团队应及时参与相关作业。上层钢柱装配技术在构造节点的固定方法与下部钢柱有显著差异。钢构件吊装时,起重定位点宜设于立柱上端,通常设四个临时性吊装固定板以实现升降操作。
为确保钢构件安全吊装,施工人员起吊前应对连接部位预处理。先彻底清除下部柱体上端面与上部柱体下端面的附着物和锈蚀层,保证接触面可靠贴合。此外,下部构件的高程位置参数、轴心定位精度和杆件形变程度均要符合工程验收标准的相关要求。实施上节钢柱吊装作业时,需采用取反向偏移调整法精确修正垂直度,通过逐节调整的方式消除偏差,防止误差累积超过允许范围。
当钢柱吊装至预定位置后,其中心线应与下部钢柱的中心线完全对齐,且需从四个方向进行综合调整。在完成定位后,作业人员需将可调节的双夹板稳妥地对准下一节钢柱的固定耳板。首先,将连接螺栓按照标准扭力值逐一拧紧,确保结构稳固可靠。同时,还需加装用于临时固定的辅助夹具,以保证整个安装过程的稳定性。同时,应及时设置缆风绳以加强钢柱的整体稳定性。待钢柱安装完成后,可立即开展初步校正工作,为后续斜撑系统的安装奠定基础。
3.2.1 吊点设置
在钢架构件的起吊过程中,吊点设置通常布置于立柱的最上端部位,需采用四片以上的临时连接板作为连接件实现稳固连接。
3.2.2 第一节钢柱的吊装
在钢柱安装作业开始前,施工人员需对预埋构件进行全面复核测量,并完成基准线的布设工作。首先,应依据钢柱的基础标高对调节螺帽进行精确校准。为确保施工安全与便利,需在钢柱主体结构上预先搭设垂直爬梯装置。当吊装设备将钢柱提升至预定位置上方约200 毫米处时,应暂停吊装进行位置校准,待确认螺栓孔位与基准十字线精确对应后,方可实施缓慢下放操作。在下放过程中,须特别注意保护地脚螺栓的螺纹部分,避免发生碰撞损伤。
钢柱底端与基础初始接触后,必须立即停止下放。此时,需系统复核钢柱周边轴线与基础十字中心线的对齐情况,同时确认底部钢垫板的安装位置与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若发现任何偏差,应由三名技术人员协同进行调整:其中一人负责移动钢柱,另一人提供辅助支撑,第三人进行精度检测。待钢柱定位偏差控制在3mm范围内后,方可继续进行下放操作直至完全就位。随后,应在四个方向分别拉紧稳定缆绳,并紧固地脚锁紧螺母。在特殊场地条件下无法设置缆风绳时,可采取刚性支撑系统进行结构固定与校正,如下图1 :
图1 钢柱临时固定、校正和调整

在钢柱安装过程中,首先需在柱体表面确定标高基准位置,随后采用水准测量仪器进行高差检测。对于高度及垂直度的校正,可通过调节柱脚底部的调平螺母来实现。此外,也可通过在柱脚底部增加或减少楔形垫片及垫块的方式进行微调。为确保结构稳定性,所有垫片与基础面及柱底之间必须保持均匀且紧密的接触。在进行二次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所有垫片实施焊接固定处理。若因螺栓长度限制导致无法正常调节时,可在基础面上加设水平垫板,具体方法是在钢柱四个角部放置垫板,同时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实时水平校准,确保钢柱一次性精准安装到位。需要注意的是,每组垫板的数量应控制在四块以内,并且需保证其与接触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如下图2 所示:

图2 钢柱标高调整
钢结构主梁与立柱安装校准后,施工方应立即通知土建单位进行基础锚栓二次混凝土填充施工。以增强钢柱的稳定性。对于需要填充混凝土的钢柱结构,土建单位应当及时开展浇筑工作。在进行底层钢柱的安装与焊接并通过质量检验后,便可实施细石混凝土的浇筑工序。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采用边灌注边搅拌的操作方法,有效防止气泡的产生, 柱脚二次灌浆如下图3 所示:
图3 柱脚二次灌浆示意图

3.3 高强螺栓安装
钢结构构件吊装定位作业完成后,施工人员要用双过镗冲设备精确校准节点板上下螺孔,保证螺柱顺利插入。接着,工作人员把备好的高强度螺栓准确置于相应孔位,用手动扭矩扳手初步紧固。工序完成后,及时撤去过镗冲设备,在原地继续后续高强度螺栓安装工作。
紧固螺栓时,要保持方向统 动作始终与紧固方向一致,安装时,相关人员应准确安放垫圈于螺母一侧,并反复 序要从整体结构边缘向中间框架梁有序推进, 完成。高强度螺栓紧固作业时,施工团队要特别关注工 ∠i 工序。各连接点的安装次序、紧固步骤以及位 高强度螺栓相关技术规范操作。启用电动扭矩扳手前, 使用前试运行检测不少于数分钟。每次连续冲击作业时间控 立即停用全面检查,绝不容许故障设备继续使用。
3.4 焊接技术措施
在框架结构焊接施工时,先以 心为基准连接柱 周边扩展。为保证焊接质量,宜采用分层推进工艺,防止梁体 件连接以焊接工艺为主。为防构件变形、控焊接应力, 要设备有交直流两用电焊机,除手工电弧焊外,特定区域还 CO2 全位置对称原则确保焊接质量,关键节点连接部位采用双人同步对 设施以保精度。同一连接节点,先焊下翼缘,冷却后再焊上 同时焊接。此工艺安排有效减少材料热胀冷缩所致形变与应力集 母材材质相同的垫板,两端安装引弧装置,保证焊缝引出长度不少于
4 结语
建筑钢结构的安装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技术。通过对施工准备、构件运输、现场安装及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将更加成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5-2020.[S]
[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99-2015.[S]
[3]探析建筑施工中钢结构安装技术[J]. 邹奇花. 河南经济报.2025-04-17
[4]建设项目钢结构安装施工研究[J]. 金涛. 现代工程科技.2025-04-15
[5]剑宫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 杨福文. 建设科技.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