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元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邱芳棋

福建省福清市宏路中学 福建福州 350300

摘要:体育是一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学科。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味使用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教学的乏味性,影响其体育学习兴趣,自然不可能取得理想教育效果。对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元化教学法的灵活运用。文章在分析多元化进行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初中体育多元化教学的实施建议,期望能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多元化教学;课堂教学;应用

新时代体育教学中,若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仅很难满足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需求,也无法落实体育学科的综合育人目标。因此,为了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教师应立足体育教材和学情,开发更多合适的教学方法,打造精彩且高效体育课堂,以确保学生能够在专注学习过程中,切实提升学科学习质量。

一、多元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指导的多样化,这可以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不仅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样的体育课上,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情感愈发浓厚,能为其坚持体育运动良好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1]。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样化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精彩体育活动中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与技巧,有助于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提高。另外,在多元化课上,学生接受充分的德育引导,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三)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在多元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涉及到投篮的细节内容,教师利用亲自示范、微课视频、小组练习、小团体竞赛等方式,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多元化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投篮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二、多元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习体验

情境教学具有引领学生探索问题、深度学习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因此,教师应明确情境教学是体育教学中比较可行的一种方式,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比赛情境、音乐情境等,以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学习实效性。

以“耐力跑”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热身环节设计“抓尾巴”游戏,使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感知“耐力跑”,并产生对其研究的兴趣。在讲解耐力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要点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同时将各组练习过程录制下来,在学生小组练习结束后播放,让对应小组与其他小组共同分析其中存在的错误,并进行现场纠正。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播放具有舒缓特征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带两下做拉伸训练,环节学生的运动疲劳。所以,在耐力跑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构建学习、练习、纠正为一体的耐力跑教学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耐力跑项目的理解与掌握效果,同时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巧用先进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能够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对此,在教学部分学生不易于理解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带领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以“乒乓球”为例,很多学生无法掌握打乒乓球的一些细节和技巧。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将相关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如,乒乓球起源及发展视频、乒乓球发球和接球微课视频,乒乓球运动员打比赛视频、往届学姐学长打乒乓球视频等。在这些资源的辅助下,学生能够进行更深且广的学习,并主动进行练习,从而攻克学练中难题,提升乒乓球学习成效。

(三)游戏化教学,化解畏难情绪

在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项目对学生能力、体力等方面要求较高,这导致部分学生还未正式学习时,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游戏教学的实施,以帮助学生化解为难情绪,并使其在主动学习中,吸收与内化所学内容。

以“田径项目”为例,教师可以在基础教学结束后,设计接力类游戏,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接力类游戏的过程中,从中受到启发,自主设计更多新颖的田径类游戏。这样,学生既可以通过游戏掌握田径项目的精髓,逐渐提高田径项目运动能力,还让学生掌握自主进行体育项目游戏设计的意识与能力,助力学生课后进行巩固性学习。可见,游戏化教学化解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在主动且深度学习中,更好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跨学科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跨学科教学既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积极组织跨学科教学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在拓展学习中取得理想学习效果,又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跨学科教学多元优势,积极利用跨学科教学模式,以不断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增强体育教学成效。

例如,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从艺术课程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将健美操与舞蹈、戏剧等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更具艺术性的练习中,不仅健美操练习效果更理想,而且更好感受体育运动的激情与力量。另外,这也为学生高中阶段艺术课程的学习,甚至艺术特长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再如,在武术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练武术经验,所以不知道如何学习武术,武术学习比较吃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语文学科视角出发,让学生利用语文知识总结所学武术的步骤,并将其编写成为顺口溜、口诀等。或者,教师从音乐学科入手,引导学生将武术步骤编写为一首歌曲,便于学生一边歌唱一边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多元化教学的实施,符合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要求,更符合学生体育能力和素养提高的需求。在实际体育课上,教师应秉承合理性、创新性、深度性原则,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授课,进而保障学生体育学习与练习效果,助力学生真正学好体育。

参考文献:

[1]姚金元.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 25) : 221.

[2]王健.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J].课程教育研 究,2019( 16) : 217 - 218.

[3]余德君.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 (10) :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