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评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吴念洋
四川省成都市西北中学 610031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还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多元化评价强调从多个维度、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其中的重要模式。将这一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对于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涵盖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等多个模块,为多元化评价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多元化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一)多元化评价的内涵
多元化评价突破了传统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它包含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涉及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维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包含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方式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动态监测,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反馈、学习档案记录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终结性评价则侧重对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定,通常以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形式呈现 。二者结合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全貌。
(二)多元化评价的意义
多元化评价在生物教学中作用显著。它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能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形成性评价助教师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针对性;终结性评价为后续教学规划提供参考。此外,多元评价增强学生成就感与自信,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三、高中生物教材特点与评价需求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材特点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融入大量生活实例、科学探究实验和前沿科学成果。例如,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通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以孟德尔遗传实验为线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多元化评价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场景。
(二)基于教材的评价需求
生物学教学存在多方面评价需求。知识掌握上,教材含大量核心概念与原理,像细胞结构功能、遗传规律等,需通过评价确保学生准确理解。实验能力方面,教材实验活动要求学生具备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及总结等能力,需对应评价方式衡量其水平。此外,依据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涵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要借助多元化评价推动学生发展。例如,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生物学热点问题,以此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实施
1. 形成性评价: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随堂测验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教师提出“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和物质变化分别是什么?”等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组织小组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测试成绩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进步。
2. 终结性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采用单元测试的形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测试题目围绕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中,设置关于DNA 结构、DNA 复制等知识点的题目,检验学生对遗传物质基础的理解。
(二)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评价实施
1. 形成性评价:在实验前,评价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如是否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观察学生能否正确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能否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 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通过综合性实验考核进行终结性评价。设置复杂的实验任务,如“设计实验验证某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 。
(三)核心素养培养中的评价实施
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活动,培养和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常见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分析和报告,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在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热点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进行辩论,培养和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 。
2. 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的考试中,设置与核心素养相关的综合性题目。如给出一段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考查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 。
五、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应用效果与问题
(一)应用效果
多元化评价实施成效与问题并存。成效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小组合作等评价中更愿参与讨论交流,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教师借助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契合学生需求,助力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培养实验能力与核心素养,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然而,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形成性评价工作量大,增加教师负担;评价标准因涉及多维度、多主体而难以统一,影响客观性;学生自评和互评时参与度不均衡,部分学生敷衍了事,影响评价效果。
六、优化多元化评价应用的建议
为优化多元化评价,教师应依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合理安排形成性评价时间与内容,借助信息化工具提效;制定明确标准并培训师生,建立反馈机制;加强宣传引导,让学生认识评价重要性,开展方法培训,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与评价准确性。
七、结论
多元化评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教学过程具有显著作用。在高中生物教材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在知识学习、实验探究和核心素养培养等方面实施多元化评价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尽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合理规划、完善标准和提高学生参与度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多元化评价的实施效果,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蓉 . 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1, 33(2):5.DOI:CNKI:SUN:LBJY.0.2011-02-026.
[2] 杨绿菲 . 高中生命科学实验课学生学习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25-06-16].DOI:10.7666/d.y1846217.
[3] 梁宇 , 孟晶莹 , 乔建梁 . 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 的 应 用 [J]. 中 华 医 学 教 育 探 索 杂 志 , 2020, 19(2):4.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20.02.005.
[4] 冯燕 . 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学习评价中的运用 [D]. 湖北大学 ,2010.DOI:10.7666/d.y1996634.
[5] 黄娟 , 叶秋池 . 基于”教 - 学 - 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探析 [J]. 教育科学论坛 , 2025(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