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任务群的建构策略
康思敏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第四中学 524500
高中语文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背景下,思辨性阅读任务群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文本理解技巧,还能够具备深刻地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应该重点关注核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通常来说,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通过对文章的探究来实现,这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去理清重点,并且激发学生的独特想法。然而,目前的大部分教师只会将所授的任务都放在表象上,而忽略了对重点的探究,从而导致他们难以真正理解作品的主旨,并且只会给予一些表象上的支持,而缺乏对作品的批判式探究。如何通过设计精心挑选的话语来激发学生们的独立思维,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书面内容,是教师需要努力去实践的方向。此外,教师也应该注意到,课堂上的讨论应该清晰易懂,并且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的精髓。通过深入地探究、分析、讨论,将《鸿门宴》等古代历史故事的内容连贯地呈现出来,让教师的讲授更加清晰、完善。范增曾指出:“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作为项羽最得力的助手,他为何突然说出这句话来帮助他人,却又毁掉自己的威风?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项羽失去政权,而刘邦却获得了天下的背后的原因。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1]。
二、教学方法选择
1、讲授法
讲授法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思辨性阅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文学常识。例如,在讲解《劝学》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文章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文体特点等基础知识,然后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讲解文章所运用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讲授法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思辨性阅读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特定的问题或主题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讨论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师说》时,教师可以提出“作者为什么会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仍然适用?”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成果,相互启发和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同时,讨论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
3、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文本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思想情感。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主题和内容创设多种情境,如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多媒体展示等。例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毛泽东诗词相关的视频资料或图片,让学生感受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革命氛围;或者让学生扮演诗人的角色,朗诵诗歌并进行情境表演,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情境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法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将两篇或多篇具有相关性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教材中,有许多篇目可以进行比较阅读。例如,在学习《劝学》和《师说》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篇文章在论证方法、语言风格、思想观点等方面的异同;在学习第四单元“家乡”主题下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家对家乡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差异。通过比较阅读法,学生可以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敏锐性,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文本。
三、伸展延伸与应用任务群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创作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议论性文章。例如,以“青春的奋斗与成长”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追求;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一现象,撰写一篇时评文章,运用所学的思辨方法进行分析和评论。引导学生将文学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探讨。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春秋时期的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探讨《老人与海》中的哲学思想,如人类的存在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文化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作品的内涵,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3]。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建构思辨性阅读任务群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通过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精心设计具体的任务群,并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通过合理的解决对策可以逐步克服。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思辨性阅读任务群的建构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宇盟 .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J]. 汉字文化 ,2025,(02):123-125.
[2] 李春香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课堂的建构策略 [J]. 名师在线 ,2024,(19):56-57.
[3] 黄雪 .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 [D]. 西华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