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教育实践研究
陈胜姝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结晶,蕴含丰富思想精髓与实践智慧,将其融入技工院校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价值。烹饪专业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天然具备文化传承功能。烹饪(中西式面点)专业立足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目标,为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与烹饪专业教育契合点,探索融入路径与策略,构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为技工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烹饪专业教育契合点分析与现实挑战
饮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饮食哲学思想与美学观念与烹饪专业教育理念高度契合。民以食为天理念体现民生关怀,食养结合思想强调健康饮食观念,色香味形标准突显烹饪艺术追求,这些理念可转化为专业教育核心价值。传统烹饪工艺技法与现代烹饪教育内容密切相关,如面点制作中和面揉面技艺、刀工技术等传统技法可直接应用于专业技能培养。节令食俗与饮食礼仪作为文化载体,能够丰富烹饪专业内涵,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传统美食背后地域文化特色与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文化自信与职业认同感。
现有课程体系偏重技能训练,文化底蕴挖掘不足,导致学生对传统烹饪文化认识浅薄,难以理解传统美食精髓。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系统整合传统文化元素教学资源,教师队伍传统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影响教学效果。在市场导向下,西式烹饪技术受青睐,传统工艺面临传承困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最重要挑战在于缺乏系统性融合方法论,导致传统文化融入烹饪教育停留表面层次未能深入专业教育各环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常州技师学院烹饪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路径与创新实践
烹饪(中西式面点)专业应当构建多维度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路径,形成全方位覆盖模式。学院应当着力重构理论课程架构,在烹饪原料学中增设食材文化单元,讲授传统食材选用哲学与文化背景;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融入中医食疗理念,阐释阴阳五行平衡与四气五味理论;厨房管理知识课程渗透传统厨政文化,传承传帮带师徒制精神;中西式面点原料鉴别应用课程加入传统食材文化背景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食材文化意蕴。实操技能课程方面,学院创新开发中式面点文化技艺特色课程,设计面点艺术与传统文化教学模块;面塑技艺教学引入民间工艺美学理念;西式面点课程融合东西方烹饪文化比较单元;宴席面点组配课程结合传统节气食俗;刀工技术训练融入传统刀工文化;面坯调制技艺教学注重传统工艺精髓传承。课外拓展活动丰富多彩,建立非遗面点工作室,邀请地方非遗传承人开展技艺讲座;组织寻味江南文化考察,带领学生走访传统面点老字号;举办传统面点创新大赛,鼓励学生运用传统元素进行创新设计;校内建立中华面点博物馆,收集展示地方特色面点模型与工艺流程,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学院实施双师型教师传统文化提升计划,鼓励专业教师参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学习;聘请民间艺人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民间艺人工作室;组织教师开展传统面点工艺调研,编写地方特色面点教材;建立传统面点工艺数字资源库,收集整理传统工艺流程与技法。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学院推行项目式教学,设计传统面点制作主题项目;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传统节日氛围进行面点制作;实施工坊式教学,还原传统作坊工作场景;推广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工艺魅力。评价机制创新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将传统文化理解与应用纳入考核指标;开展传统工艺技能展示评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建立传统面点创新成果展示平台,鼓励学生进行传统工艺创新。通过这些创新实践,常州技师学院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实现传统文化在专业课程中全覆盖,为学生提供兼具技能与文化内涵教育。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策略与发展展望
构建文化浸润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前导入中华饮食典故激发学习兴趣;课中融入传统技艺演示与文化解读;课后布置传统美食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传统文化魅力。推行工坊制实践教学改革,按照传统师徒制原则组建学习小组,设立面点工坊,模拟传统作坊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精神。
建立校企合作传统文化传承机制,与老字号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选派学生跟随民间艺人学习传统技艺;与文博单位合作开发传统饮食文化研学项目,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此外,搭建以赛促学平台,开展传统面点技艺比赛与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与省市非遗面点展示活动,提升学生文化自信。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未来发展展望方面,学院将进一步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利用数字技术记录保护传统面点工艺;加强区域合作,联合长三角地区技工院校共建传统美食文化传承创新联盟;拓展国际视野,推动中华面点艺术走向世界,讲好中国美食故事。通过这些策略,培养既具现代烹饪技能又懂传统文化内涵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传统面点工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结论:通过系统构建课程融入路径与实施策略,能够有效实现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烹饪专业通过理论课程重构、实操课程创新、课外活动拓展与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维度举措,探索出一条具有可操作性融合路径。文化浸润式教学模式、工坊制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传承机制等实施策略为技工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参考框架。
参考文献
[1] 郑佳佳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技工院校日常工作的路径探索 [J].中国培训 ,2018,(03):40-41.
[2] 宫 林 芝 . 技 工 院 校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教 学 的 策 略 研 究 [J]. 职业 ,2021,(04):28-29.
[3] 马玲 . 技工院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J]. 职业 ,2018,(07):106-107.
课题项目:2025 年校级课题(XJKT20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