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乡土,浸润童心
郑茗静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商州镇中心幼儿园 644607
引言: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智慧与精神内核,幼儿阶段是文化认同感形成关键期,通过幼儿园教育活动将农耕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有助于幼儿形成对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当前幼教领域对此类主题研究尚显不足,通过立足大班幼儿实际以大米、稻草等农耕元素为载体,探索一套适合幼儿认知特点,富有地方特色农耕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策略体系。
一、调查现状,分析问题——幼儿园农耕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实践困境
目前幼儿园农耕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实践中呈现出诸多困境,教师对农耕文化认识较为表面,多停留在认识农作物、了解农具等浅层次活动,缺乏对深层次文化内涵挖掘导致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资源整合不足,许多幼儿园虽然开展农耕体验活动但通常是孤立进行,未能与其他领域有机结合造成课程碎片化问题;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部分幼儿园仅在节日期间组织相关活动,未形成常态化教学机制导致文化传承断层;家庭参与度不高,家园共育氛围薄弱,许多农耕文化知识在家庭环境中无法得到延伸巩固。
现代幼儿生活环境远离农村,缺乏直接接触农耕活动机会,对农耕文化感知较为模糊;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评价标准与方法难以客观反映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耕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效开展,需要探索解决路径,以大班主题活动为例,许多教师在组织稻米主题活动时仅让幼儿认识稻谷外形,观察其生长过程未能引导幼儿理解稻米背后蕴含勤劳智慧与生态和谐理念,错失文化传承良机,因此如何克服这些困境,构建科学合理融合教学策略体系,成为当前幼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挖掘资源,整合内容——幼儿园农耕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创新策略
深入挖掘本土农耕文化资源可邀请社区老人走进幼儿园,讲述农耕故事,展示传统农耕技艺,让幼儿直接感受农耕文化魅力,如大班开展稻米之旅主题活动,可收集不同稻米品种,邀请农民爷爷介绍稻米种植历史与方法增强活动真实性与吸引力。整合主题内容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围绕大米主题可设计稻米从哪里来探究活动,引导幼儿种植水稻观察记录生长过程;开展稻草变变变创意活动,引导幼儿利用稻草制作各种手工艺品;组织米食文化体验活动,带领幼儿了解各地米食习俗,品尝米粥、米糕等传统食物。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如利用角色扮演方式创设稻田劳作情境,让幼儿体验插秧、割稻等农事活动;通过五谷杂粮超市游戏培养幼儿分类整理能力。
整合各领域内容,将农耕文化元素渗透到语言、艺术、科学等各领域活动中,如开展谷物谣语言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农谚农谣;开展稻草编织美工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组织种子发芽科学实验激发幼儿探究精神。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弥补实地体验不足,拓展幼儿视野;还可建立农耕文化资源库,收集整理农作物栽培图谱、传统农具模型等实物资料形成系统化教学资源;可结合节气文化开展主题活动,如立夏插秧立秋收稻等,让幼儿感受农耕文明与自然节律和谐统一关系;针对大班幼儿认知特点可引入农耕文化故事,如神农尝百草等传说,在故事情境中传递农耕文化精神内涵,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自然品质。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联动家园,拓展场域——幼儿园农耕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实施路径
建立家园联动机制,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宣传农耕文化教育理念,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如组织稻米故事分享会,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搜集稻米相关故事;开展农家乐周末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带领幼儿体验农事劳作。拓展教学场域打破传统课堂局限,将教学活动延伸至田野、农场、博物馆等场所,如组织幼儿参观农业博物馆了解农具演变历史;带领幼儿前往稻田实地观察水稻生长过程;邀请幼儿走进农户家庭感受农村生活氛围。构建社区资源网络,联合社区文化站、农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开展农耕文化教育活动,如与社区文化站合作举办稻草艺术展,展示幼儿稻草手工作品;邀请农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担任小小农艺师活动指导员,指导幼儿种植实践。
创设园内农耕文化环境,可在幼儿园设立迷你农场,划分种植区、农具展示区、农产品加工区等功能区域,为幼儿提供日常农耕体验机会,如利用园内空地开辟稻田角让幼儿亲手种植水稻,感受劳动乐趣。建立长效评价机制,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家长反馈等多元方式全面评估教学效果,可设计农耕文化主题绘本,记录幼儿农耕活动点滴收获形成成长档案;开展稻香节主题活动,集中展示幼儿农耕学习成果邀请家长参与评价。针对大班幼儿可设计稻草艺术工作坊,引导幼儿学习稻草编织技艺,制作稻草人、稻草帽等传统手工艺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联合当地文化馆开展寻访乡村记忆活动,组织幼儿走访老农民记录农耕故事;策划大米变形记主题探究,引导幼儿了解从稻谷到大米全过程,感受粮食来之不易。
结论:幼儿园农耕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方式,通过调查分析现状,深入挖掘资源,创新整合内容,构建联动实施路径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教学困境。以大班幼儿为例,围绕大米、稻草等农耕元素开展主题活动,既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又富有地方文化特色,既能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又能培养文化认同感,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拓展实践范围,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农耕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梅芳 . 农耕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J]. 幸福家庭 , 2021(9):47-48.
[2] 薛俊洁 . 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劳动教育与美育中的应用研究 [J]. 前卫 ,2023(13):0067-0069.
[3] 艾天静 .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对开展幼儿园农耕园活动的启示 [C]// 第二届张雪门教育思想研讨会.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