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杨文
四川省威远县严陵镇粮丰小学校
引言:红色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革命精神与民族记忆,具有独特育人价值。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关键期,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主阵地,天然具备与红色文化融合优势。然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入红色传统文化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传统文化融入现状,探索有效资源整合途径,提出创新教学实践策略,旨在提升红色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传统文化融入的现实困境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传统文化融入面临诸多困境。其一现行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内容比例较低,主题单一深度不足,难以满足系统化教学需求。教材中革命历史题材文章多集中于高年级,低中年级相关内容较少,缺乏层次性与连续性。其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许多地方红色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师对本土红色文化了解不足,难以挖掘地方特色素材。其三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多停留于文本解读与知识传授层面,缺乏情感体验与价值引领,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课堂活动设计缺乏创新性形式单调,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另外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专门针对红色文化教育效果评估标准,导致教学效果难以科学测量。跨学科融合不够,红色文化教育往往局限于语文学科内部,未能形成多学科协同育人合力。最终家校社联动不足,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脱节,教育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影响教育实效。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传统文化素材的有效运用
拓宽资源获取渠道,除教材文本外引入红色经典文学作品、革命英雄故事、历史文献资料等,编写校本教材或阅读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结合本地革命历史、人物事迹、遗址遗迹等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教学案例,增强教育亲近感。按年级段整合教学内容,低年级选取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等形象生动材料激发情感认同;中年级选用革命诗词、书信、日记等文学作品培养鉴赏能力;高年级引入革命文献、演讲稿等深度材料提升思辨能力。创设主题化学习情境,围绕重要历史节点设计系列主题学习活动,增强体验感与参与度。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还原历史场景增强代入感。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与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等场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研学旅行实现实地考察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
以二年级上册《刘胡兰》一课教学为例,教师超越教材局限多维度挖掘刘胡兰事迹相关资源。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片段,直观感受英雄人物形象;通过朗读刘胡兰革命故事绘本积累相关词汇,激发阅读兴趣。课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刘胡兰纪念馆实景照片还原历史场景,增强学习真实感;精选刘胡兰生平关键事件图片,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排列,理清人物事迹脉络。课后设计我来讲刘胡兰故事活动,鼓励学生搜集更多资料,进行口语表达训练;邀请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走进课堂,讲述地方革命历史拓展学生认知;组织小小讲解员活动,让学生化身校园红色文化角讲解员,传播英雄事迹。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采用项目学习法,引导学生围绕红色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如寻访本地红色足迹革命人物传记创作等,培养探究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置身特定历史场景,增强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引入对话教学法,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等多种形式,促进深度思考与价值内化。应用叙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讲述、倾听、分享革命故事,建构个人理解与情感联结。实施翻转课堂,让学生先自主学习革命历史知识,课堂中进行深度讨论与实践活动。推行任务驱动法,设置有挑战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打破传统单一考试评价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评价体系。采用档案袋评价、项目评价、展示评价等多样化方式全面反映学习效果。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邀请革命老兵、烈士后代等走进课堂,开展生动讲述;组织家庭亲子阅读红色经典活动;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志愿服务践行红色精神。
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黄继光》教学为例,教师突破传统讲授模式,采用四步融合法开展教学。第一步自主预习 - 故事探索,课前布置任务驱动型预习单,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黄继光生平事迹,标注文章生词难句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拍摄短视频介绍黄继光英雄事迹,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第二步沉浸体验- 情感共鸣,课堂开始播放背景纪录片片段,创设历史情境;采用共读- 互读-诵读多层次朗读策略,感受文本语言魅力;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英雄精神。第三步探究讨论 - 价值建构,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开展如果我是文中人物角色体验,从多角度理解英雄行为,概括英雄品格。第四步拓展应用 - 行动转化,指导学生创作致黄继光英雄书信,表达敬仰之情;开展寻找身边英雄采访活动,连接历史与现实;组织英雄精神我传承主题班会,分享学习感悟与行动计划。
结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通过科学把握现状明确问题所在;多渠道挖掘资源整合优化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实践路径能有效提升红色传统文化教育质量与实效。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构建完善红色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促进学科融合与育人协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岩 . 浅析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及路径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15):151-153.
[2] 张玉丽 .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 [J]. 智力 ,2024,(19):1-4.
[3] 张 素 芬 .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在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融 入 [J]. 语 文 天地 ,2014,(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