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程静雅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本文使用2015至2021年中国31省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城镇化为核心变量,探讨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并具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也呈负相关,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对外开放不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其与城乡收入差距无关。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省级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
一、引言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缩小城乡差距至关重要[1]。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大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目标,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和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2]。城镇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城镇化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探索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对解决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取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使用2015至2021年中国31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的方法,再次探究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本文以城镇化率(urban)为核心变量,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阐述农业劳动力向现代部门流动促进城镇化,提升农民收入并推动周边经济发展,从而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引入对外开放(open)和人力资本(educa)作为控制变量。对外开放一方面增加就业机会,缩小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可能压缩国内市场,导致就业紧张,因此其影响不确定。根据舒尔茨理论,人力资本有助于减少收入差距。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根据上文所进行的变量选择,模型设计如下:
其中,为固定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income)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化率(urban)为核心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为对外开放(open)以及人力资本(educa)(下文均以英文代替表示)。根据上文理论分析,我们认为urban与income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数据来源和说明
1.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准确性,以及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本文选取2015年至2021年全国31个省份7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及《中国统计年鉴》,经笔者计算整理得到,最终获得观测值共1085个。
2.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经过不变价格处理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均值为2.59,极差为1.95,显示城乡和地区差距较大;城镇化率的均值为57.76,极差为65.89,说明我国处于城镇化中期,各地差异显著。
(二)指标处理和检验(单位根检验)
为了防止模型中出现伪回归,因此首先进行面板内各个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检验。与此同时,在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前,为避免经济数据中的异方差性影响,需要对各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得到lnincome, lnurban, lnopen, lneduca四组新数据,进行具有截距项的单位根检验。最终结果如表1所示:
利用三种方法 LLC、ADF和 PP 的综合判断,发现lnincome, lnurban, lnopen, lneduca的四个变量都呈0阶平稳状态,因此可以直接对变量建立相关回归方程。
(三)模型选择
根据所设计的模型对整理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随后进行面板数据建模。上文也已介绍面板数据具有三种不同特征的基础模型,但面板数据具体应该选用什么模型还需要根据协方差检验F值及hausman检验结果来判断。
F检验与hausman检验的结果整合如下:
由上表内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可知,对模型进行回归,F检验和 Hausman检验均拒绝原假设,说明固定效应模型明显优于混合模型,同时也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本文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四)参数估计
经过Eviews软件计算,得出模型估计最终结果如下:
根据P值判断,lnurban、lnopen、lneduca与lnincome呈负向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01和-0.02,表明解释变量增加会导致被解释变量减少。这三个变量均通过5%显著性检验,且方程拟合优度为0.996,表明方程在统计上显著有效。
(五)模型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对已具有长期相关关系的模型变量进行进一步检验,检验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由于样本时间跨度有限,选择对各面板数据进行滞后阶数为2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得到下表结果:
注:加“*”、“**”、“***”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
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在1%显著性水平下是城乡收入的格兰杰原因,推动城镇化有助于减少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在5%显著性水平下也是格兰杰原因,通过提高劳动力报酬和推动农村经济减少差距。对外开放不是城乡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负向关系不成立。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31省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和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减少密切相关。城镇化与收入差距负相关,构成格兰杰因果关系;人力资本也是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且负相关;而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无因果关系,增加对外开放不影响收入差距。
(二)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本文进一步确定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作用方向,因此,根据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保障农村社会福利
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和福利保障的完善。城镇化过程中,应确保农村人口融入经济,享受社会保障,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可持续城镇化。
2.完善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建设。
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落户门槛,吸引农民工落户,增强归属感,享受平等公共服务,提升城镇化率,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3.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建设,提高人力资本比重。
社会政府应通过政策提升农村教育,吸引人才,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就业,并吸引城市人才下乡创业。
参考文献:
[1]赵天娥,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多维审视[J].行政论坛,2021(4)142~146.
[2]刘赫,洪业应.欠发达地区“倒U型”城乡收入差距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基于贵州省的经验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06):9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