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农耕园本文化的挖掘与应用

作者

阎琼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商州镇中心幼儿园

引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源远流长,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幼儿园是启蒙教育重要场所,将农耕文化融入园本课程建设,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契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当前幼儿生活环境日趋城市化,与自然接触机会逐渐减少,通过农耕文化引领让幼儿亲近土地,感受生命成长奇迹体验劳动喜悦,对培养幼儿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及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农耕园本文化挖掘应用路径,为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农耕文化挖掘,园本资源整合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农事活动、农作物知识、农具演变等多元内容,蕴含勤劳朴实价值观念与生态智慧。幼儿园通过多渠道挖掘本土农耕文化资源,梳理整合适合幼儿认知水平内容,将农耕文化精髓转化为教育资源。园所周边环境考察成为关键,教师带领幼儿实地走访附近农田、菜园,观察季节性农作物生长状态,了解当地农耕习俗收集传统农具,建立农耕文化资源库;邀请社区老农民走进幼儿园,讲述农事经验示范农事技能,使幼儿直观感受农耕文化魅力。家园协同挖掘整理家庭长辈记忆中农耕故事、谚语、歌谣,编写成适合幼儿阅读绘本丰富园本资源;园所充分利用闲置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微型稻田、玉米地,创设竹竿长廊等主题环境,将农耕文化元素渗透于园所环境布置中形成浓厚氛围。

通过系统梳理挖掘工作幼儿园逐步构建起包含玉米、水稻等本土特色农作物完整知识体系,整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农耕文化资源库。基于资源整合结果教师团队共同研讨,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特点划分主题单元,设计活动框架编写课程指南,形成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农耕园本课程。课程资源呈现多样化,既有实物标本又有图片视频;既有操作材料又有阅读材料;既有室内资源又有户外场地,全方位满足幼儿探索需求。农耕文化资源整合过程中教师注重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合,赋予传统农耕文化新时代教育意义避免简单机械移植,确保课程内容既符合幼儿园教育规律又保留农耕文化本真特质。

二、农耕活动设计,体验课程构建

基于整合农耕文化资源,幼儿园教师团队围绕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周期,精心设计系列体验活动。活动设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趣味性、参与性、操作性,力求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悟;例如围绕玉米主题,设计包含播种、浇水、施肥、观察记录等环节完整活动链,让幼儿全程参与玉米生长全过程。活动中融入民间农耕谚语,引导幼儿理解农时节气知识;引入传统剥玉米比赛感受农耕文化娱乐方式;组织玉米须茶品尝体验农作物多元价值。水稻主题活动则让幼儿亲身体验插秧、收割等农事劳动,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朴素哲理;竹子文化活动中幼儿通过竹竿搭建、竹编尝试,培养动手能力感受竹文化魅力。

农耕体验课程构建突破传统单一主题活动局限,形成系统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教师根据季节特点与农事节律,将农耕活动融入日常教学各环节实现课程一体化。与此同时教师创新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围绕“迷你稻田”“玉米变变变”等主题项目,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动手实践并分享成果,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主体性,鼓励幼儿表达想法参与决策,如共同商议种植方案,讨论解决植物生长问题,制定收获计划等。教师注重农耕活动与学科领域整合,将语言、社会、科学等多领域目标融入农耕活动实现多维育人目标,如绘制植物生长记录表,培养观察记录能力;编创农作物故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开展收获节庆活动,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制作农作物手工,激发艺术创造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农耕精神传承,实践能力培养

农耕文化蕴含勤劳朴实、尊重自然等宝贵精神内涵,通过幼儿园农耕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幼儿心灵。教师在活动引导过程中注重挖掘农耕文化价值取向,通过讲述农耕故事、展示农民劳作场景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农耕精神魅力。例如通过一粒种子变成果实过程,引导幼儿体会生命成长奇迹与等待耐心;通过播种—管理—收获完整体验,培养幼儿珍惜粮食情感;通过集体劳动场景,体验协作互助价值;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感受自然规律与生态平衡重要性。农耕精神传承并非简单说教,而是通过情境创设、体验反思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农耕文化内涵,内化为个人品格与行为习惯。

幼儿园农耕园本课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为幼儿提供丰富动手机会;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播种、浇水等农事劳动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在实践过程中幼儿逐步发展观察能力,能够识别不同植物特征察觉生长变化;发展思维能力,能够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判断需求解决简单问题;发展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或绘画记录描述农作物生长过程;发展合作能力,能够与伙伴分工协作完成农事任务。通过长期持续农耕实践幼儿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等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例如幼儿会主动关注班级植物生长状况,发现枯萎现象及时报告;会珍惜每一粒粮食减少餐桌浪费;会爱护自然环境不随意采摘植物。农耕园本课程实践中幼儿园积极拓展家庭、社区联动,鼓励幼儿将园内习得知识技能迁移至家庭生活如参与家庭阳台种植等,促进能力迁移与巩固实现园本课程教育效果最大化。

结论:幼儿园农耕园本文化挖掘与应用,构建起连接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园所与社区多维互动教育体系。通过农耕文化资源整合形成富有地域特色园本课程资源库;通过农耕活动设计与体验课程构建创设生动活泼学习情境;通过农耕精神传承与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农耕园本课程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探索世界、体验劳动机会,有效培养幼儿生态意识、劳动品质、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未来幼儿园应进一步深化农耕文化探究,拓展课程内涵创新实施方式,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农耕园本课程体系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桑媛媛 . 幼儿园农耕园本文化的挖掘与应用[J]. 2024.

[2] 朱玉婷 . 幼儿园农耕园本文化的挖掘与应用对策研究 [J]. 2023(34):141-43.

[3] 陈忠琛 . 幼儿园农耕园本文化的挖掘与应用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