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探究
李强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能力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关键期,其实用文本理解应用能力直接影响未来学习生活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与表达交流能力,而学习任务群是有效教学组织形式,如何科学构建并实施成为当前教研热点。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探索任务群设计路径完善评价机制,为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一、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教材中实用文本比例相对较低,且题材集中于说明文、应用文等传统类型,缺乏网络信息、多媒体文本等现代实用文样式,难以满足信息时代学生阅读需求。教师教学中停留于文本表层理解,忽视实用信息提取转化应用能力培养,课堂活动设计缺乏层次性与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实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性采用讲解 - 练习 - 检测模式,忽视学生主体地位,限制了其自主探究空间与合作交流机会。
学生实用文本阅读能力表现为浅尝辄止,多数停留于获取显性信息层面,难以进行有效信息筛选、整合与评价;交流表达环节中则表现为畏难情绪,缺乏自信与主动性,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逻辑性有待提升。教学评价体系仍以结果评价为主,忽视过程性评价重要性,评价主体多为教师且标准僵化,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也难以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指导。
二、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任务群设计与实施路径
任务群设计需注重层级性与系统性,形成螺旋上升结构。文本选择方面需多元丰富,融合传统与现代实用文本,如说明书、广告、新闻报道等传统类型,以及数据图表、网络信息等现代形态,构建复合型资源库。实施路径上采用导入情境—分层阅读—批判思考—实践应用—综合评价五环节循环模式。导入情境强调贴近生活激发兴趣;分层阅读注重技能培养,包括略读、精读、评读;批判思考聚焦信息筛选、分析评价;实践应用关注迁移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评价重在多元反馈,促进自我调整。交流活动设计应体现实效性,通过读写结合说听结合虚实结合等策略拓展学习空间,提升表达能力增强实践体验。整体任务设计需兼顾挑战性与可达性,既要有难度梯度又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间,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以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为例,设计小小计量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第一环节趣味导入,教师展示大象图片与称重问题,创设情境:皇宫里来了一头大象,如何称量它重量呢?引发思考。第二环节分层阅读,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再精读文本聚焦称象方法关键段落;最终评读曹冲解决问题思路。第三环节思考探究,组织小组讨论:为何船能称出大象重量?为何曹冲方法巧妙?学生通过交流分析理解等量替代计量原理。第四环节实践拓展,设计情境任务:学校收到一箱重物无法直接称量,请小组设计测量方案。学生分组合作,尝试运用曹冲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并制作简易测量工具进行实验。第五环节成果展示,各小组通过小小发明家形式展示测量方案与实验结果,同学间相互提问评议,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同情境中问题解决策略形成思维迁移。
三、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现代教学评价应摒弃传统结果评价模式,转向全过程、多元化、发展性评价路径。构建主体多元参与机制打破教师独评局面,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与、社区协同等多方视角,全面观察学习表现。完善评价内容框架,从知识获取、能力运用、思维发展、情感体验四个维度设计评价标准,关注学生阅读速度、理解深度、表达流畅度、交流有效性等方面表现。创新评价方式方法,结合观察记录、档案积累、活动参与、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形成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估相结合评价策略。注重反馈机制建设,确保评价结果转化为教学改进依据与学生成长助力。针对性反馈可通过个别指导、小组研讨、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实现;即时反馈通过课堂互动、电子平台等渠道进行;延时反馈则需结合阶段性总结、成长记录等方式开展。构建激励性评价文化,注重发现闪光点肯定进步历程,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与自信意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评价—教学—学习良性循环。
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为例,设计智慧探究者综合评价体系。先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机制,课堂中设立小组评议官自我反思师进步观察员等角色,从不同角度记录评价学习过程。在阅读环节通过读前预测卡评估学生背景知识与阅读兴趣;阅读导航图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心理档案检测对小马心理变化理解;寓意探究单评价学生对故事寓意领悟。在交流环节设计我来续编故事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果小马遇到第三种动物会怎样,通过故事创编与表演展示,评价学生想象力与表达能力。实践应用环节开展生活中我遇到过什么河主题交流,学生分享自身经历中需要亲自尝试才能解决问题经历,教师通过智慧星图记录每位学生参与度与思考深度。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现状分析、任务设计、评价反馈等多角度综合考量。通过实践探索发现,科学构建学习任务群能有效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培养学生实用文本理解能力与表达交流水平。未来教学中应进一步拓展实用文本资源库,创新任务设计方法,优化评价反馈机制,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任务群设计实施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还应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雍晓春 .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践例举 [J]. 全国优秀作文选 ( 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2024,(05):78-79+85.
[2] 单乐 .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探究 [J].作家天地 ,2024,(24):149-151.
[3] 周利娟 .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探析 [J]. 成才 ,2024,(1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