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

作者

王潇潇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初中部 454600

引言: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持续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成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文章基于教育学理论与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与数学学科特性,系统探究反思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构建一套科学可行反思性教学框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推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一、反思性教学准备策略,提升数学课堂设计质量

教师需进行教材深度解析,挖掘知识点间逻辑关联,厘清概念形成过程,找出重难点内容。开展学情全面调研,了解学生数学基础水平、学习习惯、思维特点与兴趣爱好,为课堂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制定富有弹性教学计划,预设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预留适当调整空间。构建问题情境体系,设计梯度递进问题序列,创设贴近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资源整合,收集相关教学案例准备多媒体素材,制作直观教具丰富教学手段。建立前后知识联系,回顾先修知识点,预设新旧知识衔接方式,为学生构建完整知识网络。重要环节是预设可能困难点,分析学生易错点,准备针对性解决方案,设计多层次辅导策略。通过备课组集体研讨,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共同研究教学难题,互相启发教学灵感。

反思性准备工作核心在于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教训,调整教学思路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教师应关注学科前沿发展,更新教学理念,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最终目标是形成具有个人特色教学风格,打造富有活力高效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二、反思性教学实施策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伊始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鼓励提出问题、形成假设、验证结论以此培养数学思维;设计小组合作任务,促进思维碰撞实现资源共享;灵活运用提问技巧,设计递进式问题,引导深入思考;关注学生回应内容,分析思维路径,适时给予启发;创设生活化情境案例,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增强学习趣味性;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关系,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把握教学节奏;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营造轻松学习氛围,增强学习信心。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在课前收集气温变化、海拔高度、金融账目等生活素材,制作温度计模型或财务收支表。课堂开始通过提问你所知道哪些数?引出自然数、分数等已学知识,然后播放南极科考视频,呈现零下温度现象,提出如何表示零下温度?引入负数概念。设计电梯上下楼层、银行存取款、股票涨跌等情境,让学生讨论正负数表示方法,归纳数轴表示规则。组织数学小侦探活动,让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场景,促进知识迁移。提问负数出现解决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负数产生历史背景。课堂中段设计数轴定位游戏,学生轮流在数轴上定位各类数,培养数感。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反应,对难点负数大小比较采用债务多少比喻进行解释,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课堂结束前组织正负数知识树绘制活动,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课后反思发现学生对负数实际应用理解较浅,决定下节课增加实际问题解决环节,加强数学与现实联系。

三、反思性教学改进策略,完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从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态度等方面综合评估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作业分析等方式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了解学习体验与困难;分析课堂录像,客观审视教学全过程,发现问题不足;记录教学反思日志,梳理成功经验与改进空间;参与同行互评活动,接受专业建议,学习他人优点;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制定具体改进措施;深化教学内容,挖掘知识本质,突出核心概念,强化数学思想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尝试新型教学模式,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作业设计减少机械练习,增加开放性探究任务。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相反数教学为例,教师在初次授课后通过作业分析发现学生易将相反数与倒数混淆,且对相反数运算规律理解不深。针对此问题,教师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创设小船沿河往返情境,引入方向相反概念;利用数轴模型,展示相反数关系,强调与原点等距、方向相反特征;设计数对卡片配对游戏,每位学生手持一个数,寻找持有其相反数同学,加深对应关系理解;创设温度计实物操作活动,通过观察零上零下温度,感知相反数含义;引入借贷平衡情境,通过欠100 元与得到100 元抵消关系,理解相反数运算意义;设计相反数接龙活动,培养相反数敏感性;针对与倒数混淆问题,设计对比表格,明确两个概念差异;通过加减互化练习,深化相反数运算规律应用;课后组织同桌互评,学生互相检查作业并给予反馈。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反思性教学贯穿于数学课堂准备、实施与改进全过程,构成一个完整循环系统。在准备阶段教师应通过深入教材分析、学情调研、资源整合,提升课堂设计质量;在实施阶段教师应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探究活动、灵活调整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在改进阶段通过建立评价体系、收集反馈信息以及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方法。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反思性教学在不同数学内容领域应用特点,深化信息技术支持下反思性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施秋杷 . 反思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正数和负数教学为例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26):152-154.

[2] 冯薇 . 试析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探究 [C]//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 创新教育实践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一).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中学 ;,2022:254-257.

[3] 汪莲开 .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J]. 天津教育 ,2022,(1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