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档案在档案馆管理中的应用
吴文华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国家综合档案馆 675700
引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电子档案因其便捷存储、高效检索、便利利用等优势逐渐成为档案馆管理主要内容。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档案信息高效利用需求,档案馆亟需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管理模式革新。电子档案作为信息时代档案馆管理核心要素,其应用水平直接关系档案馆服务质量与效能。文章围绕电子档案在档案馆管理中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够探索电子档案助力档案馆实现现代化转型、规范化运行及便民化发展路径。
一、电子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馆现代化转型
档案馆现代化转型首要任务即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此过程包含档案数字化采集、存储体系构建、技术平台搭建等多方面内容。档案数字化采集环节,档案馆需明确工作流程,制定规范标准,选择适合设备,确保扫描质量达到长期保存要求。采用批量扫描与个性化处理相结合方式,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保证特殊档案完整性。档案馆通过引入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纸质档案内容转换为可检索文本,便于后期信息提取。存储体系构建方面,现代档案馆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实现数据备份与容灾功能。考虑电子档案保存周期较长特点,档案馆应建立多级存储机制,将常用档案存于高速存储设备,长期保存档案则迁移至光盘或磁带等介质。技术平台搭建层面,档案馆需构建集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
档案馆现代化转型不仅体现于技术层面,更表现在管理理念更新上。电子档案管理强调前端控制,要求档案馆前移工作重心,参与文件形成阶段管理。通过与业务系统对接,实现电子文件自动归档,减少人工干预同时提高归档效率。档案馆需建立电子档案接收鉴定机制,确保接收档案真实性、完整性与可用性。针对混合型档案,档案馆应采用统一编目、分别保管方式,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协同管理。现代档案馆强调开放共享理念,打破传统封闭管理模式,通过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馆藏资源跨区域、跨部门流通利用。档案数字化建设促进档案馆管理模式从以保管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馆员角色也从档案看守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管理者。
二、电子档案系统化管理,档案馆规范化运行
档案馆应构建涵盖电子档案形成、归档、保存、利用全过程标准规范,确保各环节工作有章可循。电子档案接收环节,档案馆需制定格式规范,明确元数据要求,建立检测验收机制。利用电子签名技术确保接收档案来源可靠性,通过完整性校验防止档案被篡改。在档案著录方面档案馆应遵循国家标准,采用统一著录格式,实现档案描述规范化。电子档案组织过程中,依据多层次描述原则,建立全宗、目录、案卷以及文件四级档案结构,便于系统管理与检索利用。保存环节,档案馆通过制定电子档案保存策略,确保长期有效读取使用,策略包括格式转换、内容迁移、技术监测等内容。
档案馆规范化运行离不开完善管理制度支撑。需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划分权限等级,实行分级授权访问,防止未授权人员接触敏感档案。制定灾难恢复预案,定期数据备份,确保系统遭受攻击或故障情况下能快速恢复正常运行。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电子档案质量进行定期抽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档案馆应建立长期保存机制,定期评估电子档案保存状态,针对老化风险档案采取预防性措施。完善人员培训制度,提升馆员数字素养使其掌握电子档案管理技能。
电子档案系统化管理推动档案馆工作流程再造,通过引入工作流技术,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档案接收过程中,系统自动进行格式检验、病毒检测、完整性校验,大幅减轻人工审核负担。档案整理阶段,系统根据预设规则自动提取元数据,生成目录信息,降低人工著录错误率。档案利用环节,系统根据用户权限自动过滤可访问内容,既保障档案安全又提高服务响应速度。档案馆通过系统化管理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形成闭环工作机制,确保档案馆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三、电子档案智能化服务,档案馆便民化发展
档案馆应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检索系统,支持自然语言查询,用户无需掌握专业检索语法即可获取所需档案。系统通过语义分析理解用户真实需求,结合知识图谱技术,提供关联档案推荐,扩展用户获取信息渠道。档案馆应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对扫描档案进行全文识别,实现内容级检索,用户可直接定位档案中关键信息。档案馆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检索行为进行分析,识别热点需求,据此优化档案组织方式,提高检索效率。
档案馆便民化发展体现在服务渠道多元化,一方面,档案馆构建网上档案馆,打破时空限制,用户通过互联网即可浏览利用档案。网上档案馆提供在线阅读、远程利用、网上办事等功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另一方面,档案馆开发移动应用程序,用户通过智能手机随时查询档案信息,实现移动化服务。档案馆还可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推送档案资讯扩大服务覆盖面。档案馆设置自助服务终端,用户可自主查询、打印档案,减少等待时间。
档案馆便民化发展还表现在服务内容个性化,档案馆通过建立用户画像,了解不同群体需求特点,提供精准服务。针对学术研究人员,档案馆提供深度资源整合服务,帮助其获取跨馆藏资源;面向普通公众,则提供简易查询界面,降低使用门槛。档案馆还应开展档案增值服务,如档案文献编研、历史文化研究、家谱查询等,满足用户多层次需求。档案馆通过电子档案智能化服务,实现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服务转变,不断提升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
结论:数字化建设促进档案馆现代化转型,系统化管理推动档案馆规范化运行,智能化服务助力档案馆便民化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将持续创新完善。未来档案馆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强化安全保障措施,提升人员专业素质,推动电子档案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档案馆需树立开放共享理念,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互通共享,重视用户体验反馈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充分发挥电子档案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凯 . 知识管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杭州市网上档案馆为例 [D]. 浙江 : 浙江大学 ,2005.
[2] 仇伟海, 王靓, 袁嘉新. OFD 版式标准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浙江档案 ,2021(9):50-52.
[3] 王向辉 . 电子档案管理在推进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J]. 中文信息 ,2017(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