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匠精神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融合实践

作者

罗春梅

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

引言

工匠精神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融合实践活动开展将会对人才培养有效性提高产生直接影响,使教师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思考与探究构建良性班级文化策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主动融入工匠精神以提高班级文化育人价值,使学生在良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中意识不断发展,从而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由此,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发挥工匠精神的作用,提高工匠精神在学生培养中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工匠精神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意蕴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这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班级文化建设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班级文化中,使学生在良好文化氛围中形成高水平的职业素养,使其在毕业后进入职场能够立足、生存及发展[1]。

其次,培养学生精益精神 [2]。从真实学情出发是进行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需要对于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每一件小事和工作事宜都要认真负责,争取做到最好。我校 2021 级高铁乘务专业“复兴号”班在实施班级文化建设之初,将全班学生分六个小组,管理过程推行“事务部 + 班级”阶梯式自主管理,形成“组建事务部—部长轮岗—相互监督—评价反馈”的闭环。

最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与发展是好姐妹,没有创新发展会停滞不前,而发展中会有更多的创新机会。将班级活动优化为“年级阶梯式”培养模式,高一通过“组别进企(社)”活动带领学生进行职业体验,促进职业认知,做好职业规划;高二通过普职融通,帮助中小学生到校职业体验,促进职业素养提升;高三通过开展“模拟面试”活动,明确岗位需求与职责,为实习就业做准备。同时,组织专题讲座、职业咨询辅导,聘请企业人员担任职业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的三维路径

(-) 主体意识觉醒:班级管理者的理念革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习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3]。鉴于此,为了中职学校文化建设中更有效的融入工匠精神,负责人主动转变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结合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生为本基本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校园文化的要求,通过工匠文化精神融入建设出全新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成为优秀的青年人才提供有效支持。

例如,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融入工匠精神前,应当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与职业发展认识等,为班级文化建设中选择合适的工匠精神融入提供参考,以此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针对性,突出生本理念。“复兴号”班根据学情班情,立足轨道交通行业特色,将工匠精神融入班级建设,构建了三级目标体系:集体层面确立 " 忠诚报国、科学创新、兼容奋进 " 的核心价值观;个体层面聚焦 " 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职业素养、培育服务精神 " 的成长维度;专业层面打造" 礼仪规范、应急处置、双语服务" 三大能力模块。

(二)创新驱动发展:工匠精神引领的文化建构

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就是班级,想要将“工匠精神”更好的融入班级文化,使之生根发芽,我们需要精心设计一系列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活动,让“工匠精神”如同春雨般,悄然滋润每一颗年轻的心灵 [4]。具体实施中,班主任应当主动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方式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职业素养、德育素养等不断发展,从而在工匠精神熏陶下变得更加优秀。“复兴号”班级管理以“营造班级文化、构建管理体系、优化管理过程、实施多元评价”四个维度为支撑,形成螺旋上升的管理体系。“复兴号”班的班级活动设计采用“常规 + 特色”“班团活动 + 专业特色”的双轨模式,以“技能成才·强国有我”“阅读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为基础,坚持开展“五个一”成长活动(加入一个学生社团、发展一项兴趣爱好、参加一次技能竞赛、参加一项志愿服务、学会一项才艺特长)。班级社团分为“劳动·服务”“科技·智动”“健美·律动”“艺术·韵动”四大类别,为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搭建成长阶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三)长效机制建设:班级文化生态的持续优化

构建家校合作平台,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探讨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家庭教育中,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传递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在孩子成长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孩子践行工匠精神,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复兴号”班主动探索“家庭 + 学校 + 社企”三联三共育人模式,构建“三联”“三步”“三方”共育格局。通过家校互动、家长进课堂等活动,促进亲子沟通,与社区、家庭形成教育网络,推进家校共育、校企共育、校社共育,形成育人合力,持续优化班级文化生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匠精神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研究,不仅是全面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途径,也可以让中职学校育人工作有效性提高。未来,中职学校教育将会不断变化,这一背景下要加强工匠精神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融合研究,不断为教育教学发展助力,从而为社会发展储备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莹. 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及班级文化建设途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38(6):138-140.

[2] 焦晋娟 , 李偲 . 工匠精神融入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J]. 才智 ,2022(16):59-62.

[31] 易云霞 , 刘穿峡 . 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班级建设的目标、问题与改进[J]. 教育科学论坛 ,2022(15):46-49.

[4] 唐诗洁 , 李志红 , 何铬颖 .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班级文化的构建与实践 [J]. 商情 ,2024(43):105-108.

本文系重庆市 2023 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基于“梯城工坊”班主任工作室的中职班级建设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23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