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创新实践探究
刘泽鑫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至喜小学 湖北宜昌 443100
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教育变革重要方向。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单元整体教学作为系统化教学理念重要体现,强调知识点间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完整数学认知。信息技术赋能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既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改革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教学效能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现状困境,探索数字资源整合策略,构建智慧平台支撑机制。
一、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困境凸显问题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硬件条件虽已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但软件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技术与教学融合程度不够深入。调查显示多数学校配备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设备建立网络教学环境,然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部分教师仅将信息技术作为展示工具,简单替代传统板书,未能实现教学方式根本变革。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碎片化问题突出,许多教学资源内容质量不高,与教学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支撑单元知识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呈现方式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互动性较差缺乏针对性引导与实时反馈;跨班级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教师个人资源积累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造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下。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仍较传统,信息技术支持下评价手段单一,难以实现全面客观评价。大部分教师习惯使用纸笔测试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缺乏对学习过程有效监测,无法及时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数据采集分析能力不足,限制教学决策科学性错失教学优化契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构建不够完善,缺乏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资源推送功能,难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发展要求;教师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分享交流不够,优秀教学案例推广力度不足,影响整体教学水平提升。
二、数字资源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创新转型
数字资源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必须立足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强调数感培养与思维发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重构教学资源呈现方式,突破传统局限。单元教学中引入情境化素材,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使学习过程具体生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分层次资源设计符合不同学生需求,基础练习保障核心知识掌握,挑战任务满足拓展需要;单元整体规划注重横向联系与纵向发展,避免知识孤立形成网状结构。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数学概念间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教学资源库建设遵循开放性原则,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实现资源持续更新;学习任务设计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提供自主探索空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算法教学中,教师应当创建虚拟超市购物情境,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进入模拟场景,自主选择物品生成购物清单,计算总价。设计阶梯式学习任务,从不进位加法逐步过渡至进位加法,再到退位减法,学生依照能力水平选择挑战难度;平台实时监测作答情况,智能推送针对性指导,如进位加法中提醒“个位相加超过十,向十位进一”概念理解。课堂活动中学生分组完成找朋友游戏,通过拖拽数字卡片组成加减算式培养计算灵活性;利用动画演示进位退位过程,直观呈现抽象运算原理。在综合应用环节学生参与智慧小当家项目,规划班级聚会购物清单,比较不同购买方案,体验数学实际应用价值。单元学习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知识网络图谱,帮助学生梳理加减法间联系形成完整认知结构。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智慧平台支撑教学评价反馈,师生互动深度提升
智慧平台支撑教学评价反馈体系应构建多维度量化机制,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基于学习分析技术平台可记录学生学习轨迹,捕捉解题思路生成认知地图,展示知识掌握程度;实时互动评价突破传统局限,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并行,形成全方位评价格局。智能题库根据答题表现自动调整难度,推送符合个体认知水平习题促进能力渐进提升;问题诊断系统分析错误类型识别思维障碍,精准推送补救措施避免知识盲点累积。学习行为数据挖掘可预测学习表现,实施早期干预防止学习困难扩大;单元整体评价关注知识间联系理解,避免割裂评估促进知识网络构建。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圆教学中,智慧平台可构建圆专题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学生圆概念理解与应用能力。学生通过平板端绘制圆形,系统自动识别圆心位置、半径长度、绘制精度,给予具体改进建议,如圆规固定点应与纸面垂直。动态几何软件支持学生探究圆周率,拖动改变圆半径观察周长变化,记录数据于电子表格,平台自动生成圆周率近似值,评估探究过程科学性。圆面积计算环节学生提交解题过程录屏展示思维路径,教师通过智能批阅系统点评解题策略,同学间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实际应用任务中学生解决设计操场跑道问题,提交设计图与计算书,平台评估方案合理性与计算准确性,专家点评增强反馈深度。单元测评采用阶梯挑战模式,从基础圆概念识别到综合应用问题解决,学生可视化查看各知识点掌握情况;师生互动平台上教师发起生活中圆形物体收集活动,学生上传照片并标注圆特征,集体讨论评选最佳发现,培养观察能力与数学应用意识。期末项目评价中学生分组完成智能温室设计,应用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云端协作平台共享设计思路,接受多方评审,
体验数学价值,收获成就感。
结论:信息技术赋能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发展必然趋势。通过分析现状困境,提出数字资源整合策略与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构建智慧平台支撑机制与师生互动生态,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应用需遵循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避免技术形式主义倾向。未来发展中应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深化技术与教学融合,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态。
参考文献
[1] 叶芳 娄晓燕 .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J]. 2024.
[2] 张花 .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分析 [J]. 2024.
[3] 常福玲 .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J].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