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诗歌教学的策略研究
沈丽娟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第八中学,750306
摘要:初中诗歌教学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传统文化是诗歌的源泉,将传统文化融入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并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文章提出以诗歌内容为载体,结合传统文化活动,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等策略,以期将传统文化与诗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诗歌;教学策略
引言: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初中诗歌教学不仅要传授诗歌知识,更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文化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诗歌教学的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是诗歌的源泉,是诗歌创作的土壤和养料。诗歌的意象、主题、情感都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传统文化融入诗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创作意图和情感内涵。例如,在学习唐诗时,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文化习俗、审美情趣,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其次,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和智慧。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将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想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最后,诗歌的学习本身就是对语言的学习,而传统文化则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将传统文化融入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典故、成语、诗歌意象,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理解能力,学会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去解读诗歌,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诗歌教学的策略
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诗歌教学,并非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层面,更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策略,将传统文化与诗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一)以诗歌内容为载体,融入传统文化知识
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诗歌内容的讲解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更能使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从而对诗歌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观沧海》时,可以讲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背景,以及曹操统一北方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介绍,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迈气概。这不仅仅是描写壮阔的海景,更是曹操在统一北方战场上取得胜利后,雄心壮志的体现。
(二)结合传统文化活动,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节日、民俗、典故等元素,可以利用这些元素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课堂学习与传统文化体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学习九年级上册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结合中秋节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中秋赏月”的诗歌朗读活动。活动中,学生可以身着汉服,在月光下朗读诗歌,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以及月亮意象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通过将诗歌学习与传统节日活动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文化意蕴,并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
(三)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包括古代诗歌、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时,可以介绍唐代诗歌的创作风格和诗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欣赏更多唐代诗歌,如《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等。通过比较分析这些诗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并从中汲取灵感,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此外,还可以介绍与《次北固山下》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唐代的地理风貌、历史事件、民俗文化等。例如,可以介绍长江的文化地位、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唐代的科举制度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诗歌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网络资源的丰富为诗歌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可以快速查找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作者生平、创作年代等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内涵。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观看相关诗歌朗读视频、动画视频,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使诗歌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的《春望》,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唐代长安城的图片和视频,以及战乱时期的场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还可以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动画,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诗歌意境,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结束语: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诗歌教学,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趋势。通过巧妙设计教学策略,将传统文化与诗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芳.以诗育人,润物有声——谈谈古典诗歌的育人意义及教学策略[C]//2023中西部地区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二).2023.
[2]张硕.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