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唐驿平
湛江市第三十三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培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焦点。小学道德与法治承担着培养学生政治认同、规则意识、道德思维等核心素养重要任务;然而传统零散式、碎片化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育需求。大单元教学作为整体性、系统化的教学方式,更加契合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新思路。探究立足于核心素养视域,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理念融入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路径设计
教师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素养导向的目标体系,将学科关键能力与价值观统整为教学核心。究其本质,素养导向目标体系的构建需遵循知识建构—能力发展—价值塑造的递进逻辑。如家乡变化单元可设定认知目标,指向对家乡发展成就的系统认识(涵盖经济、文化、生态三个维度);能力目标聚焦调查访谈技能培养(包括问卷设计、访谈记录、数据整理等具体技能);情感目标引导爱国爱乡情感激发(通过量化指标如参与度 85% 以上、情感表达积极性95% 以上进行评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通过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实现目标达成,如家乡变迁调查项目中学生访谈家庭成员 3-5 人,收集对比照片 10-15张形成调查报告,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直接经验,将知识内化为能力与素养。
优化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方面,教师应依据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打破教材章节限制,按主题重组教学内容形成内涵丰富、结构清晰的主题单元。由此可见内容组织的核心在于构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实现知识的结构化重组。可以将传统文化、民族团结等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合,构建中华文化传承、团结友爱精神等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包含3-4 个子主题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情境体验活动的创设应遵循杜威“做中学”理论,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获得直接经验。具体而言每个单元设计 5-7 个体验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 100% ,体验时长累计不少于 2 课时,促进道德认知向道德实践转化。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采取主题统整模式,将碎片化内容重组为连贯主题,值得注意的是主题统整并非简单的内容拼接,而是基于核心素养培育需求的系统性重构。如家国情怀主题应当整合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认同等内容,形成包含 4-5 个子主题的完整教学体系,每个子主题设计6-8 个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深度理解。建构递进式学习链时需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由近及远(从家庭到社区到国家)、由简至繁(从具体事例到抽象概念)的教学路径,每个层级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协作探究环境的创设需要通过多元化的合作形式来实现,究其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思辨素养。具体实施中小组合作学习每组 4-6 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班级讨论环节学生参与率达到 90% 以上。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为例,教师将此单元融入传统文化传承大主题,与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内容整合形成涵盖 8 个传统节日的系统化教育体系。教学中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中秋节团圆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我家中秋节”调查活动,收集家庭成员访谈记录 3-5 份,特色食品照片 10-15 张,在班级进行不少于 5 分钟的分享交流。组织中秋传统习俗体验站让学生制作月饼(每人完成 2 个)、绘制灯笼(每人完成 1 个)、学唱中秋歌谣(掌握2-3 首),通过量化的活动参与度达到情感体验的目标。
三、核心素养背景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创新方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创新的核心在于运用数字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值得注意的是虚实融合学习方式的实施需要精准把握技术应用的度,运用 VR 技术构建虚拟场景如安全体验馆、历史场景复原等,每个虚拟场景体验时长控制在15-20 分钟。情景剧创编表演作为创新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将抽象的道德法治知识转化为具体情境表演,每个班级创编情景剧3-4个,每个剧本字数控制在 500-800 字,学生参与演出人数达到班级总人数的80% 以上。问题解决式教学围绕社会现实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如环境保护主题下学生需要完成不少于 3 个具体问题的分析,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字数不少于300 字,实践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估准确率达到 85% 以上。
跨学科主题整合的实施需要将道德与法治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性关联,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为例,教师将此单元纳入生命教育大主题,整合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等内容,构建包含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 6 个子主题的系统框架。数字安全体验馆的开发运用 VR 技术模拟火灾、地震等危险场景,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安全技能训练,技能掌握率达到 95% 以上。安全侦察队项目引导学生调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每组学生需要识别安全隐患点不少于 5 个,并绘制安全地图。值得注意的是跨学科整合活动需要精确设计,如结合数学课测量安全疏散距离(测量点不少于 8 个),科学课了解火灾成因(掌握 5 种以上火灾类型),体育课练习逃生技能(完成 3 种以上逃生动作),通过定量化的学习要求综合提升安全素养。社区资源联动方面邀请专业人员开展讲座不少于 3次,参访专业场所不少于 2 个,学生安全知识测试通过率达到 98% 以上,由此可见这种量化的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改革需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通过素养导向目标构建、内容重组整合以及情境体验创设等路径优化教学设计。采用主题引领、项目驱动等策略推进教学实施,运用数字资源应用、跨学科整合以及社区实践拓展等方法创新教学形式。未来还需关注大单元教学实践效果验证,探索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学模式,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指导。
参考文献
[1] 任恒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C]// 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4.
[2] 吴敏峰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25(9):93-96.
[3] 李晶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 [J]. 文渊(小学版),2024(4):68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