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李美玲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梁李小学
引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形成,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师关注焦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教学策略,通过系统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改进方法和实施策略,为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小学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从教学实践观察来看以往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通常采用逐字逐句讲解方式,过分注重字词句段分析忽视了学生阅读体验和情感感悟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机会,阅读兴趣逐渐减弱,阅读能力提升缓慢。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师讲解时间过长,学生自主阅读和交流讨论时间严重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许多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内容,缺乏对课外阅读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阅读材料类型单调,难以满足不同学生阅读需求和兴趣特点。
教学目标设定通常停留在表层理解层面,对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等高层次能力关注不够,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引导策略,学生阅读方法掌握不扎实,阅读习惯养成不良,影响了阅读效果和能力发展。评价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评价方式主要依靠测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衡量学生阅读水平,缺乏对阅读过程、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多维度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真实阅读能力还可能产生负面导向作用,使学生过分关注考试结果而忽视阅读本身价值和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策略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认知特点,创设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教师应当转变角色定位,从知识教学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和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重要途径,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内容和情感内涵,通过创设与文本相关生活情境或历史背景使抽象文字变得具体生动,增强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深度。角色扮演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文本阅读,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体验不同人物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更加丰富感受和更加深刻理解。
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运用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初读文本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小马、老牛、松鼠等角色,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立场上思考问题,体验每个角色面对河水时不同心理状态和行为选择,学生扮演小马时需要体验犹豫不决和勇敢尝试两种心理变化,扮演老牛时要表现出长者自信和经验丰富,扮演松鼠时则要展现出胆小谨慎和善意提醒情感。通过这种角色转换体验,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每个角色性格特点更能够从中感悟到遇事要亲自实践、不能盲从他人意见这一深刻道理。教师在学生扮演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角色对同一条河有不同看法?小马最终为什么能够成功过河?这样引导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完成了深度阅读和情感体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阅读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目标要求、过程监控标准和质量评价指标为阅读教学规范化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定期教研活动机制,组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加强对阅读教学过程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资源建设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基础条件,学校应当加大图书馆建设投入,丰富图书种类和数量,为学生提供充足优质阅读资源;建设数字化阅读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阅读渠道和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阅读需求;构建班级图书角、走廊阅读区等校园阅读空间营造浓厚书香氛围,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优秀读物;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核心要素,学校应当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培训学习、观摩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阅读教学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各类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针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施,教师应当采用情境创设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策略来深化学生阅读理解。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通过播放轻柔背景音乐,调暗教室灯光,营造出寒冷冬夜氛围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中进入文本情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模拟动作等方式深入体验小女孩内心世界,当读到小女孩点燃火柴看到各种美好幻象时教师鼓励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那些温暖画面,并用自己语言描述所感受到温暖和美好。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学生不仅理解了故事内容,更重要是感悟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向往和现实生活残酷对比,培养了学生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后拓展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关爱身边需要帮助人主题活动,让学生将阅读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既巩固了阅读成果又实现了品德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育人功能和社会价值。
结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现状分析入手科学制定方法策略,扎实推进实施措施。当前阅读教学存在内容局限、评价滞后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通过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采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制度建设、资源配置、师资培养和家校合作,形成全方位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姚秉含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D]. 聊城大学 ,2014.DOI:10.7666/d.D502480.
[2] 章珊珊 .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D]. 江西师范大学[2025-05-27].
[3] 徐芸芸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 : 新教师教学 , 2016, 000(00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