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
吴启军 刘红蕾
河南省开封市生态环境局祥符分局 475100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475100
摘要:林业生态建设是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随着国家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也正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纵观整个林业生态建设而言,其发展过程依旧不容乐观。为此,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改善,并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成效;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以期为后续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借鉴。
一、林业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一)生态状况呈现出局部好转
近年来,为了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政府不仅加大了保护力度,还推行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以确保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1]。通过这些努力,目前,林业生态建设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一系列积极的生态变化正在逐步显现。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绩,但仍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的生态保护工作还面临着不少挑战。由于保护生态的举措所实行的地域相对还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所以,当前只有部分地区的生态状况实现了明显好转。而从整体上来看,全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探索出林业生态治理经验
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其实已经历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面对诸多困难,也在整个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尝试多种不同手段,得出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利用法律武器来提供坚实的保障。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林业生态建设的地位和保护要求,可以确保林业保护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更加顺利地进行。除了法律手段外,还应该注重跨行业的协作与配合,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应该将绿化规划纳入其中,确保在各自的领域内实现绿化的统一规范和标准。这样从整体上来看,绿化面积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升。此外,通过跨行业的共同努力,还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有助于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力度严重不足
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模,相较于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规划和长远目标而言,仍较为有限。这一现状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林业生态建设所需资金量的庞大与现有资金供给之间的显著差距。大范围、高标准的林业生态建设不仅涉及土地整治、林木种植与养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环节,还需考虑到后期维护与持续监测的费用,而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财政投入,但面对广泛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现有的资金总量仍显捉襟见肘,难以满足全面铺开。而资金的不足,直接限制了生态建设项目的覆盖范围、质量和进度,使得许多潜力巨大、生态价值高的区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与恢复。
(二)边治边破坏现象依旧存在
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一项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那就是“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生态建设成果的巩固与提升。部分地区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的同时,却因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机制,导致非法砍伐、乱占林地、污染水源等破坏行为屡禁不止。这些行为不仅直接削弱了生态建设的效果,更让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许多辛苦取得的成果在不经意间就被破坏殆尽,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容易引发恶性循环,一方面,持续的破坏行为会打击民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让民众对生态改善的前景失去信心。另一方面,破坏行为的存在也会让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变得更加困难,因为需要在治理的同时不断应对新的破坏行为,这无疑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三、林业生态建设问题有效改进对策
(一)提升全民生态意识
林业生态建设不仅在时间跨度上需要长期的规划与执行,更需在空间覆盖上要求广泛且深入的实施。从广袤的森林到城市绿化带,从山区的植被恢复到荒漠化的治理并非一蹴而就,其后续的维护与持续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因此,要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成功,必须实现全民参与、全民维护,而实现全民参与、全民维护的前提是提升全民的生态意识[2]。只有当每个人都深刻认识到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理解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深远影响,才能激发起人们内心的责任感和参与热情。为此,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如举办生态知识讲座、开展环保主题的演讲比赛、制作生动的宣传视频等,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增强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认识,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社会价值。随着全民的生态意识得到普遍提升后,能更有效地动员群众参与到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这对“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可显著得到遏制,使得生态建设成果得以更好地保存。此外,全民参与还能为后续的林业生态环境维护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当每个人都成为生态建设的参与者和守护者时,就能形成强大的社会网络,对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保护,无论是防止非法砍伐、还是监测森林病虫害,都能得到更为及时有效的处理。
(二)完善林业生态保护制度
林业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在大部分情况下,企业会承包荒地、荒山等区域,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对这些原本荒芜的土地进行绿色化改造,从而实现生态恢复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种“企业+生态”的模式,能够有效推动林业生态建设,还能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活力,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种有效且富有成效的方式。当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时,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益也会得到显著提升,一方面,企业会更加愿意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生态治理。另一方面,企业也会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因为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声誉和长远发展。与此同时,完善的产权制度还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林业生态建设中,当企业看到政府在保护产权方面的决心和行动时,会更加信任这个市场,更愿意投身于生态建设事业中,而随着林业生态建设就能汇聚更多的力量,则能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完善林业生态保护制度等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同时,积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才能共同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最终为后世子孙留下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章剑.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35):78-80.
[2]连小明.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花卉,2018,(0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