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的思辨价值及其教学策略
朱少舫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石室天府中学附属小学
引言: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蕴含丰富思想智慧与人文精神。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其中蕴含思辨价值亦逐步彰显。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对文言文思辨价值挖掘仍显不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潜能。本文旨在分析小学文言文思辨教学现状,深入挖掘其思辨价值,探索构建系统化培养体系,为小学文言文教学提供新思路与实践参考。
一、审视现状,把握小学文言文思辨教学的关键难点
当前教学理念尚未完全转变,许多教师仍将文言文教学局限于文本翻译与字词解释层面,缺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蕴含逻辑关系与思维方式意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使文言文学习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辨兴趣。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部分教材中文言文篇目安排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有效思辨能力培养序列。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缺少与现代生活联系,导致学生感到文言文遥不可及,难以产生共鸣。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过分强调机械记忆与反复背诵,缺乏创新性思维引导与开放性问题设计。
以往的教学模式主导下,学生参与度不高思维活跃度受限,难以形成真正批判性思考习惯。评价机制也显示出局限性,过于关注考试成绩与识记能力考查,忽视思辨素养评估,使教师教学导向偏离思辨培养目标。学校层面缺乏完善文言文思辨教学支持系统,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不足,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难以形成良好教学生态。教师队伍整体思辨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文言文功底薄弱,对古代文化背景理解不透彻,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家校协同机制不健全,家长对文言文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家庭支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割裂状态。
二、挖掘内涵,提升小学文言文思辨价值的教学实效
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精髓,蕴含丰富哲理思想与思维方式,挖掘其思辨价值应从字词解读切入、文脉分析深入、文化背景拓展。情境教学能有效打破文言文理解障碍,通过问题驱动、场景还原、角色体验等方式,让抽象文本鲜活起来,引发思考共鸣。问题导向学习贯穿始终,设计层次递进问题链,引导学生从文本字面理解逐步迈向深层思辨。比较阅读策略通过古今文本对照、多版本解读比较,拓展思维广度;语言转换训练促进文言与白话灵活转换,增强思维灵活性;跨学科整合将历史、道德与科学等学科知识融入文言文理解过程,构建系统思维框架;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交流表达与思想碰撞能力;评价机制创新则关注思维发展轨迹,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自主反思与成长。
以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 节选 ) 教学为例,思辨价值挖掘可设计贯穿式探究路径。课前准备阶段安排学生查阅梁启超生平与创作背景资料,了解作品写作时代背景与意义。课堂导入环节播放近代史相关影像,引发学生对少年中国概念思考。文本解读阶段设计关键词提取活动,让学生提炼少年中国旧新责任等核心词汇,构建文本思想地图。进而组织少年国与老年国对比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中少年国与老年国特征差异,探讨其背后隐含思想观念,引发对国家命运思考。设置今日何为少年中国辩论环节,让学生从现代视角解读经典文本,思考当代青少年应肩负何种责任与使命,促进古今贯通。拓展阶段组织我心中少年中国创作活动,学生可选择演讲、海报或微视频等形式,表达对国家未来发展期许,实现从理解思考到创造应用跨越。
三、融合创新,构建小学文言文思辨能力的培养体系
文言文思辨能力培养体系应包含梯度目标规划,低年级激发兴趣与初步感知,中年级注重理解分析与简单推理,高年级强化综合判断与价值建构,确保培养过程连贯递进。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精选适合不同学段文言篇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模式创新强调合作探究,开展小组讨论、辩论会、思想碰撞等多样化互动活动,创造平等对话环境,鼓励多元观点表达。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编制校本思辨训练读本,建立思辨素材库,包含历史背景材料、名家解读资源、思维导图模板等。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包括组织文言文教学专题研修,提升古代文化素养与思辨教学能力;建立校际教研共同体,促进经验分享;开展行动探究不断反思改进。评价机制改革建立过程—结果并重体系,采用思维导图展示、辩论赛、小论文写作等多元评价方式全面检测思辨素养,形成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机制。
以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为例,可构建层次分明思辨培养路径。开课前让学生收集与矛盾相关成语故事,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伊始设计词源探究活动,引导分析矛盾本义及引申含义,探讨自相矛盾概念形成过程。文本解读阶段采用角色互换策略,学生分组扮演卖矛者与卖盾者,进行商品推销辩论,体验文中情境感受逻辑矛盾。设计找矛盾环节,引导学生从文本、日常生活、科学现象中发现各类矛盾现象,提升发现问题能力。深入思考阶段组织破矛盾研讨,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各类矛盾产生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举行现代自相矛盾案例分析会,学生搜集广告、新闻中存在逻辑缺陷言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分析,培养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课外延伸布置逻辑小侦探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各类逻辑问题,记录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应用性学习成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文言文教学蕴含丰富思辨价值,通过深入挖掘其内涵可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从现状审视入手提出针对性教学策略,构建系统化思辨能力培养体系。情境创设与问题导向学习能显著提升文言文思辨教学实效;合作探究模式与多元评价机制则为思辨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文言文教学应更加注重古今融通、学科整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着力培养学生思辨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光超 . 小学文言文的思辨价值及其教学策略 [J]. 语文教学通讯 ,2024(39):50-52.
[2] 苏来珍 .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提升小学文言文教学质量 [J].2024(3):226-228.
[3] 冯杰杰 . 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理念下的小学文言文研究 [J]. 当代教育家(下半月), 2024(4):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