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

作者

王为达

珠海华澔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其深度融合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已势在必行。本文围绕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融合与创新应用展开论述。首先探讨了BIM、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接着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及运维阶段的应用,最后对未来信息化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信息化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的深度融合,能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BIM

引言: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经历着数字化转型的变革浪潮。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其与建筑工程管理深度融合,实现提质增效,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各阶段的应用入手,分析其给传统模式带来的变革,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

1.1 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正在颠覆传统的经验式决策模式。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纸、合同、进度、质量、安全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将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关联挖掘,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和趋势,形成对工程状态的全面洞察。管理者借助大数据分析结果,可预判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做出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例如,通过对施工进度数据的分析,可准确预测工期,提前采取措施消除延误风险。某大型建筑集团搭建数据中台,汇聚各在建项目的实时数据。通过数据建模分析,项目部提前一周发现桩基工程量偏差,及时优化施工方案,确保了工期。

1.2 集成协同的组织管理

云计算技术打破了工程建设各阶段和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壁垒。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数据通过云平台汇聚、共享、流转,实现了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主体的无缝协同。设计变更能快速传递到施工现场,工程进度、质量验收实时同步到业主和监理终端。各参建方在统一平台中形成利益共同体,优化了传统的对立 博弈关系。中铁某集团自主研发了工程管理协同平台,集成设计、采购、施工等核心业务,实现了一体化协同。平台上线后,设计图纸变更周期从1周缩短至1天,采购业务处理效率提升50%, 跨区域协同办公和移动办公成为常态。

1.3 信息化赋能的人才培养

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既需要掌握BIM、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又要具备工程管理、经济等复合型技能。为适应这一变化,高等院校纷纷设立建筑信息化相关专业,开设BIM、智慧建造等课程,以产教融合培养新型人才。企业内部同样将信息化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维度,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在人才培养中,信息化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可针对个人特点推送学习内容,实现因材施教。某建筑企业建立内部学习平台,员工可随时在线学习,并参与虚拟项目实训,考核成绩优异者将优先获得晋升机会,通过信息化手段,员工的学习热情和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2 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各阶段的应用

2.1 设计阶段:BIM技术协同设计

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它通过构建数字化的三维建筑信息模型,集成了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的设计数据。这使得各专业设计师能在同一平台上协同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中的碰撞和冲突问题[1]。例如,在模型中可直观检查管线布置是否合理,避免与结构、装饰等发生干涉。BIM还可进行多方案比选、性能化分析和优化,如对节能、采光等进行模拟分析。这种可视化的设计方式大大减少了设计错误和反复修改,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三维模型也为后续施工提供了直观的指导,减少了设计变更。某大型综合体项目采用BIM技术,多专业协同设计仅用时传统方式的70%,设计错误率降低了50%,节约了大量的设计和返工成本。

2.2 施工阶段:智能化管理与控制

在施工阶段,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工地各个角落安装了大量传感器,对人员、机械、材料进行定位跟踪。例如,塔吊安装防碰撞系统,工人佩戴定位终端,收集的海量数据经分析处理后,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控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状况。之前很难实现的黑匣子数据,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起工程施工的因果链条,极大提升了管理的精细化水平[2]。在此基础上,各种智能硬件设备也应运而生。如智能踏步板可识别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智能安全带可判断是否系挂。这些智能设备为安全管理插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中建某工程项目利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了塔吊防碰撞、工人定位管理、环境监测预警等功能,有效降低了安全隐患,提升了管理水平。

2.3 运维阶段:智能化设施与服务

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后,智能化的设施设备和服务大大提升了运维管理效率。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建立的信息模型并没有终止,而是不断更新完善,成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运维人员可利用BIM模型,与物联网监测的设备运行数据结合,掌握建筑设施的实时健康状态。大数据分析可优化能源管理,根据使用需求智能调配。故障预警、应急处置也变得更加高效[3]。同时,建筑的智能化服务也走进了使用者的日常工作生活。例如,手机可远程控制办公区域的灯光、窗帘,会议室可语音控制演示设备。BIM模型与室内定位结合,为使用者提供室内导航服务,大大提升了建筑设施的便捷性和舒适度。某高端商务楼宇运用楼宇自控、BIM设备管理等技术,实现了能耗分析优化、故障诊断处理、智能化设备控制等功能,设备完好率提升了15%,能耗降低了18%,运维管理效率获得显著提升。

3 展望

展望未来,建筑工程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5G通信、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蓄势待发,将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动能。高速、低时延的5G网络,将使工程现场的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更加实时高效。人工智能在工程设计优化、施工模拟仿真、智能质量检测等环节大显身手,大幅提升生产效率[4]。区块链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工程合同管理、供应链溯源等,让每一笔交易都在阳光下运行。

与此同时,行业信息化发展也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将出台更加完善的标准体系,统一建筑信息模型的分类和编码、数据交换格式等,为各阶段的数字化集成应用提供依据。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也将不断涌现,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迈进。未来,机器人、3D打印等或将在工地上司空见惯,人工智能将辅助甚至代替管理人员做出决策。

结束语

将信息化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选择。这需要政策制度的引导、标准规范的完善以及企业的积极实践。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必将推动我国建筑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璋.现代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居业,2024,(11):1-3.

[2]关键.建筑工程管理中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研究[J].价值工程,2024,43(32):74-77.

[3]闫洁.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与预算,2024,(07):13-15.

[4]张恒,郑兵云,王志远,等.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类人才建筑信息化技能培养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4,43(04):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