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

彭丽媛

安福县平都第三小学

引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重要引擎。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关键学科,其教学模式正经历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凭借其直观性、互动性与多样性特点,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新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探讨应用体系构建、创新应用方法三个维度,系统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路径,以期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一、把握现状,明晰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困境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多重困境。其一,教师群体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认知存在偏差,部分教师仍囿于传统教学思维,未能充分认识数字化资源价值,将其简单视为辅助工具或课堂点缀,缺乏深入思考与系统应用意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盲目追求数字化,过度依赖各类资源,导致教学本质被技术外衣所掩盖,忽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核心目标。其二,市场上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同质化严重现象。众多教育单位纷纷推出数字化产品,但内容设计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未能有效契合教学需求与学生认知特点,资源更新迭代速度滞后,无法及时响应课程改革新要求。

其三,学校间数字基础设施差异明显,城乡区域间数字鸿沟依然存在。部分农村或偏远地区学校网络条件受限,硬件设备老旧,无法支撑高质量数字化资源应用,致使教育公平问题愈发凸显。其四,教师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不少教师面对繁杂数字化资源感到无所适从,缺乏科学选择、整合运用能力,难以将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数字化资源应用往往流于形式,未能深入教学全过程,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最终评价机制不健全也制约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成效。缺乏科学评估标准与方法,难以客观反映资源应用实际效果,无法为资源优化升级提供有效反馈,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二、优化选择,构建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体系

优化选择要遵循教学目标导向、学情分析基础、内容适切原则,精准定位资源功能与价值。应用体系构建应形成三层架构:基础资源层包含常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微课等;互动资源层侧重学习活动设计,包括模拟实验、电子练习等;创新资源层聚焦问题解决与思维培养,涵盖编程工具、数学建模平台等。应用体系还需强化横向联结,实现多学科融合,纵向贯通,保障不同学段衔接。资源库建设应注重开放性与可持续性,通过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优质资源积累与流通,降低教师获取成本。建立资源更新迭代机制,及时响应课程变革与学情变化,保持资源活力与适切性。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同样不可或缺,包括硬件设施配备、网络环境优化、技术人员配置等,为资源应用提供坚实后盾,消除技术障碍,让教师专注于教学创新而非技术问题解决。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教师构建完整应用体系。课前准备阶段,教师从资源库中精选动画视频展示生活中两位数乘两位数情境,如超市购物计算、长方形面积测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需求。同时推送预习微课,回顾一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为新知识学习搭建认知基础。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利用数字化算盘模拟软件,直观展示计算过程,分解步骤,突出关键——部分积对齐问题;运用交互式白板工具,引导学生探索并验证计算法则,实现从具体到抽象思维提升;借助随堂练习系统,设置梯度任务,实时监测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巩固阶段,通过智能作业平台,根据课堂表现推送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利用数学游戏应用,将计算训练融入趣味情境,减轻枯燥感;开设线上讨论区,鼓励学生分享计算技巧与解题思路,促进知识内化。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方法,提升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

创新应用方法需转变教学理念,应强化问题导向,将数字化资源作为解决真实问题载体,构建基于项目学习模式,围绕核心问题设计系列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工具探索解决路径。推进混合式学习,打破时空界限,实现线上线下融通,形成完整学习链条。促进群体协作与个性发展并重,既设计协同探究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又利用自适应技术,满足个体差异需求。注重学科思维培养,通过可视化工具增强空间想象力,利用编程平台发展逻辑思维,借助模拟软件强化应用意识。鼓励创造性应用,引导学生从资源使用者转变为创造者,参与资源开发与创新。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采用多元创新方法提升应用效果。引入情境阶段,教师设计校园零食调查项目,让学生运用平板电脑收集班级零食消费数据,使统计学习源于真实问题。概念建构阶段,利用动态数据可视化工具,展示数据变化如何影响平均数,学生通过拖拽调整数据,直观感受平均数特征;借助交互式条形统计图生成器,引导学生探索数据与图形对应关系,理解统计图制作原理。应用拓展阶段,组织小小数据分析师活动,学生分组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学校不同年级身高体重等数据,计算平均数并绘制条形统计图,撰写分析报告并制作数字展板交流。评价反思阶段,通过电子档案袋记录学习全过程,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教师还鼓励学生利用编程平台设计简易平均数计算器与统计图生成器,从使用者转变为创造者。

结论: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困境,明确问题所在;通过构建科学应用体系,理顺应用路径;

通过创新应用方法,提升实施效果。未来应持续关注资源质量提升、教师能力培养、应用深度拓展三个关键方向,促进资源开发与应用良性互动。只有真正将数字化资源融入教学全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实现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丁维菊 .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J]. 天津教育 ,2024,(36):67-69.

[2] 徐丽薇 .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J]. 文理导航 ( 下旬 ),2024,(11):49-51.

[3] 刘正萍 . 浅谈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J]. 求知导刊 ,2024,(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