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唐天佳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城大街小学

在“双减”政策导向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减轻学生们的作业负担以及课外学习的负担,同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学习习惯的养成。然而,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思考知识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推动学生学会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构建情境化教学,激活问题发现能力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一般是枯燥且抽象的,教师只进行单纯的知识讲解传授,极其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其问题意识发展受到抑制。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构建情境化教学,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进行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动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真实的情景,并从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要求及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体验中主动发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提升,以促进及学习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开展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章节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校园绿地改造”的情境。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采用照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校园不规则绿地的平面图,并要求学生计算不同绿地的面积。解题中引导学生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呈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其他的基本图形进行运算。这样学生在讨论计算中,能够自发的思考,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如何分割图形更加简单的方式去计算机面积,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通过该情景化的教学,教师有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问题,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

二、实施分层化提问策略,提升问题思维深度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升课堂效率,然而当前课堂的提问方式存在着单一,且针对性不强的现象,这样就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实行画提问的方法策略,在提问中将问题设置成基础层、提高成、拓展层三个层次类型的问题,基础层次的问题则多侧重于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层次的问题要注重知识的分析和运用,而拓展层次的问题,更应该强调知识的创新及转化。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对其提问时要有针对性,同时在提问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多深入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度,从而不断促进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开展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章节教学时,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分层提问。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则应该提问一些简单的课本知识,可以让其进行一些简单的竖式计算,同时也要在提问后帮助其理解算法的原理。而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只要提高其数字运算的能力,可以让这部分学生讲解一下加减法运算的原理及在题中应用的目的。而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具有拓展层次的问题,可以对这部分学生设置“超市购物,妈妈带20 元买标价7.8 元的牛奶和9.5 元的面包,应找回多少钱”的应用型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提问,能够有效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不断促进课堂质量的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双减”政策背景下,培养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是实现减负提质的有效路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化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同时借助分层教学提问,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能力,同时让学生依托协同探究平台进行学习,不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问题主动提问的意愿,并不断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同时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运用这些实践方法,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够不断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未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不断的改善和优化教学策略,并将问题意识培养融入数学教学中,从而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 菁 . 任 务 驱 动 下 小 学 生 数 学 运 算 能 力 的 培 养 策 略 [J]. 教 育界 ,2023,(36):62-64.

[2] 周 莉 莉 . 化 归 思 想 在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J]. 理 科 爱 好者 ,2023,(06):173-175.